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律动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音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步履就轻松愉快;情绪低落时步子就沉重;情绪慷慨时步伐则雄健有力,这就是说在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都伴随着音乐与律动。而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律动呢?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运用律动,浅化课程
  
   所谓律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需求来进行。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形象思维的丰富性,是初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要考虑的,而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是掌握了这一特征的表现。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律动,使课程浅化,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使学生可学。我们知道,音乐教育是综合了乐理、欣赏、视唱与乐器、唱歌教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各门课程既独立又联系,运用律动教学还可把它们更好地融为一体。例如,向刚进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年级学生传授第一课“识谱歌”时,用做游戏的方法来巩固各音的位置,在教室的地上画五条横线,每个戴着不同音符头饰的同学站立一旁,让学生唱着自己的音跳入对应的线或间中。这样,知识得以浅化,学生可学。再如《我们大家跳起来》,请几个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边唱边跳,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会自然记在心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歌曲。初一新生配上音乐游戏,这样做还能较好地起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作用,使学生在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过渡。
  
  二、运用律动,激发兴趣,学生乐学
  
   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用明快、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同学们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各种合拍的动作,极富生气。听琴入室时的律动,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处于感知音乐美之中,老师还可以在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时编配合适的动作,动静交替、情知互促,以动态的韵律美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审美、健身、掌握技巧的目的,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
  
  三、运用律动,以舞激情,学生愿学
  
   音乐是声音语言,舞蹈是人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激发情感,能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学生极力想学。在音乐中进行律动训练是因为音乐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和情绪,学生在听到音乐后会立刻产生动力,便是舞蹈的即兴创作。教师做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表意的示范动作便是律动教学。我们并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只要合着节拍,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十分有意义了。再者,随音乐翩翩起舞,享受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对陶冶学生身心、健全体魄也有着双重的功能。
  
  四、适时运用律动,欣赏歌曲意境,陶冶情操
  
   有的作品抒情性强,节奏缓慢,配以律动正是恰到好处。如:《牧歌》,配以蒙族典型的“柔肩”动作,不仅点明了长调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更表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律动游戏,学生如亲临其境,会较好地记住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如学习《采茶舞曲》时,配以适当的夸张的“采茶”动作,上下左右飞舞,让大拇指与食指像打节奏似的扣住难唱好的越剧调,江南茶农丰收的喜悦也在动作中充分再现了出来。听唱中,享受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并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五、运用律动,让学生实践,培养特长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还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形象易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作用,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投入到表演的活动中去。每当遇到教材中可以表演的内容,如《七色光》、《歌声与微笑》、《嘎达梅林》等,我都事先编好舞蹈在学生面前表演,同学们看了以后会被深深地吸引住,纷纷要求加入学校舞蹈兴趣小组,特别是那些准备报考音乐舞蹈类专门学校与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求最强烈。为了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先编排集体舞,然后把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舞蹈专门训练,这样一来,既活跃了全校同学课余生活,又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与音乐教学质量。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尝到了律动教学的甜头,实现了较理想的效果。本人也因此更加坚信―――在音乐教学中适度地运用律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它能引导学生会动、想动、爱动、意动、情动,动静结合,愉快学习,主动学习,作为音乐教师不能放松这一环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