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约,音乐课堂的别样美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努力地用新思想、新理念来积极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常常发现有的教师“新”的没掌握,“老”的又不敢用,越改越糟,甚至不会上音乐课了。
  面对纷繁的现状,我们应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音乐。换而言之,音乐教学就是要着力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美感,发展审美能力,进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教师简简单单教音乐,学生简简单单学音乐,使音乐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追求的。
  
  简约是一种理念,使教学过程清请爽爽
  
  1 教学目标要追求简明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1)大目标要明确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而音乐能力,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核心。所以,从总的音乐目标来说,我们如能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那就是抓住了音乐教学的根本,只要将这几件事情做好了,音乐也就学好了。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音乐,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目标定得太复杂,以至于抓不住本质。
  (2)小目标要简明。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外;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有助于简化头绪,使目标简洁、明晰。面对音乐教材涉及的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教师往往无所适从,感觉自己的音乐教学模糊一片,这是因为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追求全面开花,目标不够清晰集中。一堂课完成一两个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真正给学生留下音乐的烙印,而不要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简约有效的。
  
  2 教学内容追求简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适合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内容很重要。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鼓励教师充分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大胆地寻找学生真正需要的、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核心作品”,在简约的内容中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3 教学语言追求简洁
  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师生对话的本质。以话题统领对话。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在具有美感的同时,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但这往往又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不太注重、比较欠缺的。
  如:一位教师在《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中,先播放了歌剧《卡门》演出结束时,观众掌声经久不衰、演员频频谢幕的场景录像,以引出不朽的作品《卡门》。学生刚开始观看,教师就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演员出来时又问:“看,这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听到这么热情的掌声,你得到一个什么信息?会是一个怎样的演出?”教师是想用这一连串的问题步步引导,却不想这一系列烦琐的问题问得学生“心烦意乱”。其实教师只需在学生看完后问:“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掌声,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更明了清楚。
  
  4 教学环节追求简化
  音乐学习本身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我们没有必要设计过多的教学环节、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浅显的内容深奥化。在音乐课堂中简化且步步精彩的环节设计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为了让学生学习蜗牛不怕艰辛的顽强精神,不要像黄鹂鸟那样骄傲、自满,教师这样设计了结尾:(1)教师问:“你们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2)师生互动点评。(学生都说喜欢蜗牛,因为蜗牛不怕艰辛,顽强,而黄鹂鸟骄傲、自满……)(3)教师:“现在老师给这首歌加一个字,看看歌曲有什么变化?”(4)教师问:“这个‘哦’是谁唱的?为什么?”(5)学生发言。(6)教师总结:蜗牛的精神值得赞赏和学习,但黄鹂鸟知错就改,老师同样也很喜欢它。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第一,一般教师只会强调蜗牛的精神,认识黄鹂鸟骄傲的一面,这个“哦”却让学生知道“知错就改”同样是好孩子;第二,歌曲形式得到了拓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哦”一个字,省略了一切长篇大论的说教,学生的印象反而更深刻。
  
  5 教学手段追求简便
  音乐教学要克服“浪费”与“作秀”,应尽量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要使用得当,过度使用会扼杀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想象力,甚至还会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现象。
  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形式上的漂亮、好看,颇费心思地插入了许多动画图片,结果课堂上,许多学生根本无心听教师的讲课,更无心听音乐,全被那漂亮、好看的动画图片所吸引。这样的教师乎略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核心,以多媒体、表演等手段为辅助。现代教育技术,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音乐,就是要以音乐的方式去学习。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展现出“因朴素而优雅”的面孔,音乐课也因此显得更加简约有效。
  
  简约是一种深度,使音乐课堂充满张力
  
  “简约”的音乐课是有深度的课,有深度的音乐课堂是在“简约”之上体现出“丰满”。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那么“丰满”则是指在教学过程所呈现的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文化的张力、智慧的张力。一节音乐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磨炼了,课堂也随之丰满了。
  
  1 留白与补白,让课堂充满想象的张力
  音乐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去体验和认识社会和生活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意留白,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填补教材的空白,会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留白和补白,让课堂更具节奏之美、张弛之美。
  (1)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欣赏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品味和思索,从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中,获

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思想教育。欣赏过程中,不要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解说,欣赏完一部音乐作品,也不要急于讲解,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绕梁的余音能把学生带人欣赏音乐的更高境界。
  (2)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音乐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发现。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这种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如:学习“反复记号”时,教师只分析其中某一种,其余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会在“完形”中形成系统的认识。在知识的自补、迁移、完形中,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留出空白,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
  (3)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音乐课堂上,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一旦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美国一位教育专家说,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减少卡壳现象,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们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2 拓展与反哺,让课堂充满文化的张力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要拓宽音乐课程的资源”――随着《课标》精神深入人心,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也日益加深。
  (1)唱歌教学中的拓展。
  唱歌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唱歌教学的拓展。当然,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要回到音乐中去。
  (2)欣赏教学中的拓展。
  教材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文本,但不是唯一的范本。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给学生提供、介绍更多丰富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其聆听、感悟。
  如:欣赏《摇篮曲》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视野,同时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结课时,可以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摇篮曲的音像资料,如舒伯特、勃拉姆斯、戈特的《摇篮曲》,让学生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法,来对比聆听摇篮曲,使学生对于轻柔、安宁的摇篮曲风格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3)音乐活动中拓展。
  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游戏、表演等音乐活动正是表达情感的有效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要注意的是,拓展要基于学情,不能本末倒置。课堂学习资源的开掘与引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反哺文本”这一最终目标服务的,拓展资源是为了补充教材,丰厚主题。说到底,它是以教材为内核向外进行的学习辐射,为的是让课堂“简”而“丰满”。
  
  简约是一种境界,使音乐教学回归自然
  
  简约的课堂追求一种境界,更确切的可称之为“静”界。音乐课堂应该是沉静的课堂,在沉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认真思考、潜心倾听。“朴素是优雅的灵魂”。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基本没用现代教育手段,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音乐课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教学语言清新、质朴,但是学生却在他们的带动下能够充分地说,投入地唱。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1,营造外部的“静”界
  反观当前不少课堂,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太喧闹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让人目不暇接,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闹活泼的游戏层出不穷……学生静心学习音乐的时间严重缺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学会倾听、学会思索吗?当视觉、听觉、身体都感到疲劳的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赶冲时,他们的音乐能力又如何能提高呢?为了让学生沉下心来学音乐,真正学会倾听、欣赏、思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外部的“静”界。清静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习者不受干扰、专注学习。营造外部的“静”界很简单,只要教师能够将课堂实实在在地当作学生学习的场所,在教学时多做“减法”,删去对学生认知起负面影响的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自然就安静下来了。
  
  2,保持内心的“静”态
  音乐学习也需要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内心“静”态。只有静心,才能倾听他人的发言;只有静心,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只有静心,才能调动新知、旧知进行思考。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课时,总是不断提醒那些在老师刚提出问题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的学生:“别急着举手。再想想!”“静”下来,不仅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良好状态,更应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学习习惯。
  
  简约是一种底气,使音乐学习扎扎实实
  
  倡导简约的音乐教学,绝不是为教师“偷懒”找借口。“大道至简”,看上去挺“轻松”,做起来却不易。简单是教学中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更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它要求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掌握与音乐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知晓其他艺术文化,还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甚至自然科学知识。
  因此,追寻简约的音乐课堂,首先要求我们要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因为只有拥有了“不简单”的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简简单单的音乐课堂。我们教师若能在教材的世界中走得远些,走得深些,也就能带着我们的学生同样走得远一些,深一些。
  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追寻简约,我们渴望返璞归真。音乐其实很有味,课堂本来很简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