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套路与散打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从乐

  摘要:目的研究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技击方法与内容、技术技能、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二者是否相互联系,能否相互利用。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逻辑演绎法、分析综合法进行思考、分析;根据查阅、分析和笔录所得资料对两者的关系与共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虽同出一系,但两者都各有其本身的运动形式和特点,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也不同。(2)两者都是以技击为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各异,但两者的技法技术可进行互补和借鉴。 结论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再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关键词:武术 套路 散打 比较
  
  一、前言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武术运动包括套路和对抗两种形式。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属于表现运动员演练技巧的性质,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打是技击性很强实用性攻防技术,两人一对一的真打实摔,他的性质是实战的搏斗与格斗。无论是对抗性的散打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对抗方法、技术为核心的。
  
  二、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形式与特点
  
  (一)武术套路的形式与特点
  武术套路,是由风格各异的技术动作组成,具有攻防内涵、蕴涵哲理。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丰富多彩,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拳术主要包括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地躺拳等。器械有刀、剑、棍、枪、双刀、双剑、九节鞭、三节棍等。对练项目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以及徒手对器械的三种类型。集体项目是多人进行拳术、器械演练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套路形式,不仅体现了武术的攻防格斗内涵,同时又具有优雅美观、节奏鲜明的风格特点。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点。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械套路有所不同,风格各异,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得便法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没有特点的东西就要被淘汰,这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规律。1977年起,如何使武术套路突出技击特点的问题被提出来,1986年召开的全国武术训练工作座谈会,明确地提出了严格动作规格,突出项目特点,提高攻防技能的技术要求,使套路练习走向更注重技击特点的发展轨道。
  (二)武术散打的形式与特点
  武术散手属于武术的对抗搏斗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技术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运动,有着丰富多彩的技法和招数。散打的形式有基本功、对抗性训练;基本功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鞭腿、踹腿、蹬腿、步法、摔法、跌法、组合动作等;对抗性训练分为抗打训练与实战。
  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其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高低。
  
  三、武术套路和散打的比较分析
  
  (一)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共性
  1.技击方法与内容相近
  套路运动与散打运动都是以技击技术为内容,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技术核心,编成整套的运动形式,在竞赛中突出“高、难、新、美”。而散打则是运用踢、打、摔等技击动作进行的徒手对抗运动,在散打比赛中比的是队员的“智、志、力、技”。
  无论套路运动如何发展变化,抑或徒手对抗形式如何变化,均离不开武术运动的基本技击方法与内容,这是套路运动形式和散打运动形式决定于武术的关键因素。
  2.技术技能演练相得益彰
  套路运动技术动作的来源是散打格斗技术运用的提炼,同时套路动作的演练又是促进散打运动技术提高的有效手段。如套路动作“蹬腿冲拳――马步横打”,在散打实战中的表现就是“右正蹬击对手胸腹――左直拳击头――右摆拳击头”。它们在套路表演中侧重动作的规格;而在散打实战中更重视动作运用的时机、力量和节奏,但两者在用力的要求上是一致的,蹬腿要求力达足跟,冲拳要求力达拳面。套路动作在艺术性上有更高的追求,散打实战强调的是其有效的实用性。套路演练过程中重视其技击含义,对表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动作特点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套路动作的演练又能促进散打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提高。
  (二)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区别
  1.技能类别不同
  运动训练学对竞技体育的分类中,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同列为技能类,但套路属于“表演性唯美型项目”,散打则属于“格斗对抗性项目”;按照动作项目的动作结构进行分类,套路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的固定组合类,而散打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的变异组合类。也就是说,有无固定动作的运动形式和目的是二者的主要区别之一。虽然不同的套路有不同的技术动作,但在一个编排好的套路中其动作是固定的;虽然散打动作有很多较为固定的组合动作,但在实战对抗中,动作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套路运动是非对抗性项目,散打是对抗性项目。
  2.技术特征不同
  衡量技术的优劣标准不同。套路比赛有规格、劲力、协调、精神、节奏等方面要求,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场上情况人为评分的;散打比赛是根据运动员场上比赛时打中或击中对方为目标,裁判员要根据运动员击中的次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累计计分,以得分多少分胜负。
  技术规范要求不同。对抗项目它讲究灵敏性,不可进行任何演练;套路项目对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形象、艺术的加工,动作的技击性是通过动作形态、意识来显示的,并根据动作造型、演练效果来区分流派。对抗项目主要是围绕着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抗争能力、承受打击能力、战术意识培养等技术规范来要求的。而套路项目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在协调性、柔弱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发展。
  套路的编排中,表演性质的训练占了大部分的位置,使在套路中缺少散打的对抗性训练,也就没有更好地突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特点。散打的训练中,实战的训练占了大部分的位置,使散打中缺少了套路的技术、技巧训练,也就没有体现出武术的特征和演练风格。
  3.训练的手段、方法和内容不同
  套路运动在训练中要求内外结合和动静结合,不但要强调功架、劲力、节奏、精神、形象等方面的要求,更要注意突出动作的技击特点,体现形神兼备的独特的套路风格。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如基本功等;技术训练,如组合动作等。而散打除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外,还有对抗的战术训练等,特别是散打训练需要在不断地与对手的实战对抗中以提高竞技水平。
  由于套路运动和散打运动在性质上的区别,因而这两种运动在选材、训练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套路运动偏重于节奏感好、表现力强的运动员,散打则偏重于意志顽强、勇猛好斗的运动员。
  
  四、武术套路和散打共异性的思考与分析
  
  (一)突出武术套路的攻防技击性
  套路的编排强化攻防动作,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或招数为内容去串编,从而体现攻防技击这一武术的本质。在套路练习中,以攻防价值和对抗性为主体,这样才能体现出套路中每个动作的精、气、神。在赛场上能够虎虎生威,在战场上能勇猛制敌。

  (二)强化散打的武术技术基础
  散打虽然是对抗性运动,但其形神表现缺乏中华武术的印记,与其它技击术无异。现在的散打运动员,拼体能和拼力量,不用接受系统的武术基本功训练和武术套路训练,没有武术基础也可以拿冠军。散打运动员可借鉴套路练习的形神表现,在对抗性练习中吸取传统套路技术的养分,突出武术的风格,使动作的招式和技术的演绎上,表现出中华武术的特质。
  (三)武术套路和散打的相互结合
  套路练习和对抗性是兼容的。将套路中的技能运用于对抗之中,以提高攻防的能力,又将对抗性练习中的动作要领融合于套路之中,以提高套路演练水平。套路练习虽不具有直接攻防的技击价值,但通过适当的对抗性训练,其武术基本技术会自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运动员更好地领会套路中的身法、眼法、步法和技击方法。
  散打没有套路的复杂和难度,但通过对套路的掌握可以很好地提高运动员完成技术的能力和对技击动作的深刻认识,使运动员在实践中更灵活地使技术、技巧,达到“以技取胜”、“以智制勇”。练套路者,应该加强格斗技术的实战练习;练散手者,多进行套路演练,套路和散手二者互为辅助练习,相互促进,渗透交融在一起,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得到体现。
  
  五、结论和建议
  
  (一)武术以锻炼身心为主,以实战为根本,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套路形式与对抗形式并举发展。散打对抗项目真打实摔的动作可以为套路提供素材,突出套路的技击特点;套路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艺和劲力,较快地掌握对抗项目的方法要领。
  (二)散打运动要注入中华武术的元素,套路要强化攻防技击性。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朝鲜的跆拳道等对抗项目,都体现出各自民族的浓厚气息。散打的攻防技术和演绎技巧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套路则要重看而且要重用。
  (三)武术套路与散打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有本身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既不能推崇“唯技击论”,也不能丢掉传统武术的演练特色,防止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这样,中华武术套路和散打不同表现形式的运动就能够相得益彰,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彭鹏,赵燕.析武术套路练习与对抗练习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姚大为.对武术套路与散打两种运动形式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1.6.
  [3]赵光圣.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改革的新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王斌.武术与散打专项学生性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阮胜.试论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的关系[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
  [6]张山.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曹琼瑜.武术套路动作进一步规范化是走向奥运的必然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9.
  [8]季建成.武术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