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负面影响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长波 谭 丹
摘要: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和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一些不合理状况,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规模扩张 负面影响
一、我国研究生规模扩张的现状
研究生与本科生具有本质的不同。本科生大体还属于基本教育,是普及型的,培养的是通才;而研究生则属于尖端教育,使精英型的,培养的是专才。即使是发达国家,所普及的也仅仅是本科教育,其研究生教育并不追求高增长。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的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相当惊人,甚至部分高校以招收研究生数量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的指标,大学以招收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数量为荣,把建设研究型大学等同于扩大研究生规模。据统计,1995年――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由92.6万人扩大到268万人,增长2.89倍,年均增长19.4%;而研究生招生规模则由5.1万人扩大到17万人,增长2.3倍,年均增长22.2%。其中,近两年增长更是迅猛。1999年――2001年,本科生招生数159.7万人扩大到268万人,年均增长29.5%;研究生招生数由9.2万扩大到17万人,年均增长35.9%!相比于我国GDP每年7―8个百分点的增长,相比于我国每年仅有一半的初中生能进入高中学习,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速大有“大跃进”的征状。
更有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的研究生在校人数是46万人,2002年,中国研究生在校生数量猛增到62万人,上升幅度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更是将计划招收33万名研究生。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曾经就对目前国内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批量生产”的培养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说:“不同的学科对学位有不同的要求,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批量生产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是难以保证的。”
二、研究生数量“大跃进”式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办学矛盾,需要通过外力来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突破。“扩招”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寻求到的一个最佳“突破口”。这次扩招,老百姓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皆大欢喜,但是研究生数量这样“大跃进”式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1.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所谓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即指办学的梯次,它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近几年,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大跃进”式的发展使得专科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甚至一些国内的一流大学急剧扩张,中等技术教育反倒严重萎缩,逐步形成一个不合理的倒金字塔状的高等教育结构。
比较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可以发现,我们过分注重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甚至以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社会变化多样的人才需求。美国支撑其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力量是社区学院,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显著地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学制短,学习内容侧重于职业应用,其毕业生也主要进入生产一线或者基层岗位。但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社会需求存在对学历教育的“符号效应”,即对能力的要求不如对学历的要求。众多学校争相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轻率地否定自己的专科教育特色,追求上本科专业,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学生本人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上本科学校,而较少考虑专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则更成为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如果按着此种思路进行发展,其直接的后果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却会迅速下滑,不仅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还会诱发其他社会问题。
2.导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极大隐患。“我曾经听说过一种说法,一位导师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问自己的研究生叫什么名字,这可能是一个笑话,但现在高校中确实存在类似的现象。”复旦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坦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导致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失调,学生质量无法保证。他认为,一流大学不能再扩招,要以提高学生质量为主。当然,我们不能奢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毕竟,有不少教授和导师还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强”,尽管如此,扩招总得有个限度,不能盲目地扩大比例,动辄一个导师带上几十个研究生,别说是亲自指导,恐怕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即使导师很敬业,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导师一个月至少要看七八篇10万字以上的论文,不堪重负。
3.出现相对教育过度的问题。就高等教育而言,所谓“教育过度”,一般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很多人才招聘会上不难发现,招聘单位的广告上,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不少高等学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只考虑本校已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盲目扩招。这就必然导致大量高学历的毕业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学非所用,不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困难,出现相对教育过剩的问题。
4.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普遍不足,研究生学习、生活条件较差的情况,在一些学科、一些培养单位和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上规模、上水平的“瓶颈”。
三、对减少研究生规模扩张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1.适当控制研究生招生增长速度,在扩招中注重提高研究生质量。
尽量避免人为设定具体量化指标和盲目追求研究生数量,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针对研究生教育不间断的规模扩张,导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院士提出了三个指导原则:一是导师队伍建设应该领先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张;二是学生人均资源(经费、住宿、软件、硬件)应逐步上升;三是以导师、研究生质量与规模的上升拉动研究生院的建设。
2.调整现有层次结构,确保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判断教育层次结构是否合理、优化,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能否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需求对路,质量合理,数量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保证教育投资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能基本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基本需求。二是能否符合教育本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从初、中等到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发展形成宝塔形的结构模式。
就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来看,还应重视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使其与研究生、本科生层次实行最佳组合。首先,从政策的制定上充分体现高等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高等专科教育的设置标准、条件、招生制度、毕业分配等问题放在与高等本科教育同一层次上来加以统盘考虑,制定扶持、保护和优先发展的政策,为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对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进行适当调整,改造办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职业性、应用性人才。第三,积极办好一些有特色的成人专科教育。在进行各地区办学数量、人才层次、发展速度等方面的调整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长远规划、发展重点、产业结构和实际可提供用于高等教育的经济能力,对不同层次、科类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统筹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发展,使各地高等院校的布局与各地社会发展比较协调,布局结构趋向合理。
3.研究生教育必须真正面向市场办学。
许多实证都表明,“就业难”不是供给过多造成的人才过剩,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研究生教育的反应相对滞后一些,使得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失平衡,培养出的许多学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主动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定位于为社会服务。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克尔在其《大学的功用》一书中就高校的这一职能做了生动的描述:“工业界在最新思想几乎还未出台以前,就到大学实验室里去吸收大学的思想了,他们也去工作介绍处活动。大学反过来也进入工业界。”“作为‘智力城’的现代大学必须向外看,面向现实。它不能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4.壮大导师队伍,为导师提供宽松的创造环境。过去大学教师资源浪费多,但扩招后教师数量不够了,应该减少学生指标,重点培养师资。我们看到,现在的老师天天上课,带的学生多,科研任务重,整天疲于奔命。学校的投资方向用在师资上,而不仅仅是硬件上,还要给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如果研究生教育中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话,导师面临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压力,哪里谈得上对每个研究生的指导?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但是以经济发展需要借助后发优势实行赶超的研究生教育方针将会给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研究生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与量的扩充相对应的,应该在质量、结构调整、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摘要.2001年统计公报.
[2]刘志业,栾开政,李卫东.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3.4.
[3]赵俊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误区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4).
[4]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
[5]顾海兵.研究生教育制度必须改革.南方周末,2002―08―01.
[6]吴淑娟,龚祖文.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的初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