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翻译的忠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立国

  摘 要:翻译标准的问题在翻译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翻译理论问题。尽管各种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和主张层出不穷,其核心是要达到对原文的忠实。翻译在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语言环境和文化因素。
  关键词:忠实 语言风格 语言环境 文化因素
  
  翻译标准在翻译界历来是个争论的焦点。自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到傅雷先生的 “神似”,再到钱钟书先生的“化境”,翻译标准在我国经历了一个可以说是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归根结底,即是翻译要做到忠实。翻译要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这是无庸质疑的,否则,也就不可以称其为翻译。另外还包括语言、文体等与原文的一致性。
  
  一、翻译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翻译一篇作品,不单单是翻译出原作的意思,还要透过原作的字、词、句法等表面的东西,领略全篇文章的风格神韵,再用恰当的语言将之展现出来,尽量让译文的读者也能领悟到原作的思想风格。
  文学上常说的“庄文恣肆,墨文谨严,孟文犀利,韩文峻峭,荀文淳厚”(转引自王耀辉《论语言风格及其类别》第一页)即是对他们各自的语言风格的概括。正所谓“文如其人”,由于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展现出不同的格调。翻译不同人的作品应做到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
  另外,不同体裁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以诗歌的翻译为例。诗歌翻译可谓是文学翻译中最难把握的部分。译作要在准确再现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展现出诗的意境和韵味。
  Fletch译李白《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为“But dully burns my lonely lamp,Thought dies away in night,” dies away是消失了,即说诗人无所思,无所想,完全没有掌握这首诗的柔肠寸断,绵绵思绪的意想。许渊冲先生将之译为“My lonely lamp burns of dull, of longing I would die.”longing一字配上,其义深远。(转引自《中国当代翻译百论》第324页)
  一首绝妙的诗,不仅仅指诗的意境丰富,还包括格式上的美,节奏上的美。毛泽东在1961年所写的《为女民兵题照》节奏感就比较强。其中有两句为“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马红军老师将之译为,“Steady,smart and strong,all with rifles on,Drilling on the parade dyed with the dawn.”(《翻译批评散论》第178页)
  译文形神兼备。第一句中Steady,smart 和 strong三个词押了头韵,显示了诗的韵律美,读来琅琅上口。第二句展现的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dyed一词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译文很好地兼顾了原诗的内容和形式,节奏鲜明,诵读舒畅,可令人从静中听到动的旋律,从平淡中领悟到节奏的波动。
  
  二、翻译要忠实于语言环境
  
  语言是在人们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言离不开交际,而语言交际必须切合语言环境。因而,在翻译中要把握原文赖以产生的语境,仔细考察词或句子在某个特定场合或者特定时代的特殊意义,才能领会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忠实译出原文。
  某些词语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乔叟时代“wife”一词是对妇女的通称,而现在则专指“妻子”;在莎士比亚时期,“deer”泛指动物,而今天专指 “鹿”;在19世纪的作品中出现的“cab”应译为“出租马车”,而不可译为“出租汽车”。
  另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单词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众所周知,“lady”在词典中是“女士、夫人”的意思,“about”的意思是“在……周围、身边”。请看下面这个句子:There was no lady about him. He was what the woman would call a manly man. That was why they liked him.如果照字面翻译,第一句应为“他身边没有女士”。如果再接着往下看,后两句说的是“他是女人们称之为男子汉的那种人,这正是他们喜欢他的原因所在。”这就前后矛盾了。如果这个男子人见人爱,那身边怎么会没有女士呢?从上下文可以清楚地看到,lady在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与manly(男子汉气概的)形成对比,因而可以灵活地将之译为“女人气”,“about”也不再是“在……周围、身边”,而成了“在……身上”的意思,第一句应译为“他身上毫无女人气。”
  把握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否则很可能会翻译出令内行捧腹的笑话来。曾有电台转播美国电视网直播的三位太空人登空的实况。太空人说:“We are in good shape.”(我们的情况良好。)电视台解说员即把这句话译成“我们的‘三围’很好”,并妄加按语说,美国太空人真够幽默,上了太空还说笑话,等等。(转自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第69页)
  
  三、翻译要忠实于文化因素
  
  语言不但能传达信息,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征。故无论什么样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都应该服从一个标准:通过一种语言忠实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否则,若脱离原作的文化背景,即使原文再为精妙,也称不上是佳作。
  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很大差异,如果对原作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就很可能产生误译的现象。曾有人把英国的landlord(房东)译作“地主”,landlady(女房东)译为“女地主”,这就是不了解英国常有人把房间分间出租,这种人称之为landlord或landlady。
  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文中不可避免充有佛教、道教意识。其中有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文分别如下: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Yang)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awkes)
  杨宪益夫妇利用了一个英语谚语,把“God”改为“Heaven”,从而保留了原作的宗教色彩。而霍克斯却是直接引用,把原文的佛教色彩转变为基督教色彩。当然,直接套用,对英美读者来说更为自然,更容易接受。但是,其结果是令原作的民族形象与文化色彩尽失,一方面无益于促进读者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另外尤为重要的是违背了对原作的忠实。
  而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对《水浒传》的翻译中很好地做到了保留原作的内容和写作风格,译作中尽现中国文化背景。
  在《水浒传》中,“放屁”二字出现了数次,赛珍珠在翻译时作了如下处理,仅举两例说明:
  1、第20回:阎婆道:“放你娘狗屁!”
  But the old woman cursed him, saying, "Let your mother pass her dog's wind!"
  2、第31回: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 He bellowed forth ,"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以上两例均转引自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
  赛珍珠没有将“放屁”二字用“shit”或者“What crap!”等英语中现有的意义相当的词语代替,而是运用了直译的方法,均译作“pass wind”,真实准确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一角。
  
  四、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翻译原则,抑或翻译技巧,其根本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忠实于原作,这也是衡量一部译作成功与否的具体的标准。做到忠实,必须在忠实于原作语言的基础上,忠实于原作的语言环境,忠实于原作产生的文化背景。总之,翻译要尽量做到忠实原作的全部内容。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5]许钧.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122-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