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赛前体能训练疲劳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娟 黄闻寰
摘要: 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赛前体能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赛前过度疲劳的措施。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疲劳 措施
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具有完备的从事专项竞技运动能力的过程。体能训练可以完善技术、战术的发挥,体能可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使运动技术充分发挥,可以有效扼制对方,确保最终胜利。体能训练是手段,实施攻击和防守的技战术方案是目的。良好的体能是为技术战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的。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赛前体能训练,就无法保证完成比赛任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员更加需要合理和科学的赛前体能训练。因此,对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的赛前体能训练进行研究,寻找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避免疲劳的产生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动员体能耗竭与恢复不充分的累加效应
体能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赛前对运动员进行的疲劳检测和诊断中,经常发现肌体过度疲劳的运动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篮球运动员比例相当高。这是教练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偏差和训练量的控制不当造成的,赛前过度训练是训练质量低下和成绩不佳的主要因素。过度疲劳是由于疲劳积累得不到及时清除所致,其根源在于在训练中忽略了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导致超量恢复不完全造成的。运动员尚未得到充足恢复便继续进行大负荷训练,引起疲劳程度越来越深,从而导致过度疲劳。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程度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运动员体能的高要求。如果在训练中体能消耗大而恢复的时间较短,或训练课与训练课间的衔接很紧,没有足够的“减荷期”促进超量恢复的进行,疲劳的不断积累就成为篮球运动员的过度训练效应,是篮球运动员发生赛前疲劳的根本原因。如果恢复不到位,就会造成从过度训练到过度训练的恶性循环;对肌体造成从内脏器官到神经系统的机能损害,并能导致病理性的伤害;运动损伤的概率增加。因此,篮球运动员由于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的渗透影响,其疲劳效应的负面影响更大。
2.运动性疲劳的界定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肌体的机能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其概括了肌体疲劳发生的生理本质,揭露了疲劳是在一段时间内运动负荷量的积累超过了肌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以及恢复的无效性与变异问题,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疲劳、从现象上进行判断,从生理和心理指标上科学而客观地进行监测,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训练量和疲劳来源的依据,促进科学训练。
3.运动员过度疲劳产生原因分析
3.1运动员赛前疲劳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渗透了大量的体能训练,把技、战术训练课变成了体能训练课,训练计划的内容在主次上发生了颠倒,构成了运动员疲劳的第一个来源。长期把体能、技术、战术训练课三位一体进行训练,必然带来训练的无目的性、训练量过小或者短期强化集训疲劳累加而发生过度疲劳,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激发,给比赛的表现和结果带来巨大的影响。
3.2不能严格控制体能训练在赛前强化训练中的比例,以及在日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中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课比例控制失调,客观上助长了疲劳发生。
3.3不能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合个人的技、战术训练课和体能训练计划,运动员长期以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造成过度疲劳。
在赛前的强化训练中,以上三个原因导致篮球运动员的超量恢复的生理过程不能有效进行或使得超量恢复的生理过程提前或滞后于比赛,一是对赛前准备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是赛前过度疲劳对比赛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和危害。
4.量与过度疲劳的关系
篮球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体能储备和个人技术及全队战术能力的重要保障。赛前训练量过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比赛所需的能源物质的超量恢复储备,达不到比赛的要求;训练量过大则会产生过度疲劳,对超量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赛前要加强训练监控,把对每个队员训练的监控放在首位,特别注意对产生疲劳的监控,切实避免不科学训练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技、战术训练与个性化的体能训练量控制。篮球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有氧代谢供能为辅的项目。体能训练要针对性地提高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赛前体能消耗总量及训练后的恢复,课与课之间内容、量的确定要有计划,并根据运动员的状态进行及时调整,特别是要区别对待,不能全队一个样,避免训练后的体能耗竭或恶性透支,使篮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强化训练得到充分的恢复,抵御过度疲劳的发生,提高训练的效果,为获得比赛的胜利打好坚实的基础。
5.控制赛前过度疲劳的措施
5.1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计划
赛前训练计划包括日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训练计划要保证训练的效果,每次训练后经过恢复,能够适应下一次训练的需要。
5.2体能训练内容要针对供能系统
体能训练内容要针对发展运动员所需的的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要协调体能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关系。
5.3体能训练要区别对待
体能训练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安排负荷强度、运动量及负荷方式,要对训练负荷进行合理搭配,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严控超负荷训练带来的疲劳效应。
5.4科学把握训练量
体能训练要把握和调控量的大小,要考虑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做到循序渐进发展,避免赛前强化训练对运动员造成过度疲劳。
5.5建立和完善体能训练监测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体能训练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和准确诊断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及疲劳程度,加强多指标诊断、监控,科学地避免疲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15.
[2]茅鹏.一元训练理论与三大球[J].体育与科学,2004,(7):4-5.
[3]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3-4,8.
[4]刘建和.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36-40.
[5]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0,(3):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