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英汉习语的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党群英

  摘 要: 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使其在翻译时成为一大难点。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熟练掌握习语的翻译方法,同时也要注意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与文化特色。本文根据习语的特征,指出了习语的翻译方法,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对译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英汉习语 特征 翻译方法 注意事项
  
  一、前言
  习语是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有的意思显而易见,有的意义含蓄深奥,有的则会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习语的含义不能单凭其字面意义来进行判断,必须了解其背景及其内在真实的含义,这样也就给译者在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时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习语的特征
  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林成章教授是这样定义英语习语的:“英语习语是一组固定的词语或者是单个的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有着特别的并且不能从其结构上推测出来的含义。”二者对于习语的定义都道出了习语是一类特殊的词组或句子。习语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与其它词汇、句子等不一样的特点。
  1.统一性。
  在漫长的人类语言历史过程中,习语逐渐地形成了其简洁的语言、固定的结构、丰富的内涵。因而习语从其形成开始就在作为一个整体传播信息。译者切不可把习语作为一个部分只理解其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其作为一个整体所传递的真正含义。例如“Put that in your pipe and smoke it.”这一习语虽然字面意思很清楚,也没有生词,但是若按字面意义翻译,放在上下文中很难理解。这是因为这个习语表达的并不是表面意思,而是一个比喻,即“把它放到你的心里好好琢磨琢磨”。另外,习语的组成部分即词汇、形式、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被任意更改、替换。例如:不能把“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改成“rains dogs and cats”或“rain a cat and a dog”等形式。
  2.文化性。
  习语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媒介,同时习语还在传播着一定的文化。比如“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般,意即像雨后春笋一般)。英国不产竹,英语中“bamboo”一词是引进来的外来语。由此通过对习语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对英国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等有所了解。又如“never fish nor fowl”翻译过来是(非驴非马),学习这个习语,也就对英国的地理环境可见一斑了。
  3.修辞性。
  习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修辞而更加活泼生动。“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把“walls”拟人化;“redcap”(车站搬运工)则运用了借代,因为干这一行的人都带着红色的帽子。“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从生到死),用简单的比喻就把一个抽象的过程形容得入木三分。
  三、习语的翻译
  习语的特殊性使得习语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但是也给译者们带来了困难。通常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对习语的内在含义进行充分了解,以避免望文生义,造成笑话。除了正确理解习语的内在含义,做到忠实原文之外,译者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习语进行翻译。
  1.直译法。
  直译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误会的联想和误解的前提下,保持习语的源语比喻、形象及民族色彩等特点的方法。在英汉两种语言里,有些习语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共同认识,存在着共通性,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些习语的比喻形象或用法已经被汉语所接受,相反汉语的有些习语也已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承认。所以这些习语从字面意义到隐含意义到文化意义都具有可译性,可以直接翻译。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两鸟),long hair and short wit(头发长,见识短),sour grapes(酸葡萄)等已被大家所熟知,自然而然也就被接受了。另外还有一些习语与源语的历史典故或神话典故或文学作品等有关,但这一类习语使用广泛,其习语的比喻形象及典故故事已被汉语使用者所熟悉,所以在翻译时也可以运用直译法。例如: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比喻灾祸的根源),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比喻假慈悲)。
  直译可以保留原语言的比喻形象、文化特征、民族特点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习语都可以用直译法,只有那些英汉两国人民都已共知并已接受的习语才可以用直译法。
  2.套译法。
  有一些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可以找到完全相同习语与之对应,其形式、内容和比喻形象、含义和修辞色彩也相同。这类习语在翻译时可以直接套用译入语中的习语,这样读者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例如: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to be on thin ice(如履薄冰),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等。还有一些习语虽然在文化背景、比喻形象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其喻义和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某些习语比较相似。这一类习语在翻译时也可以运用套译法,这样可以使译语与源语产生类似的语言效果。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3.意译法。
  “所谓意译,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消化转化为译文的表层结构。即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用译文的习惯表达形式把原文的意蕴再现出来”。[1]意译法的使用主要是针对那些含有一定的源语文化习俗、表达习惯等,而且通过直译法不能够完全传递源语的信息,并且汉语里找不到相似的对应表达方式的习语。通过意译,可以在保留源语含义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对译语的比喻形象、表达方式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传递源语信息的目的。比如:a wet blanket如果直译成“湿毛毯”读者则不知所云,所以应该采取意译法将其真正的含义译出来,即“令人扫兴的人或事”。再如cat’s paw直译成“猫爪子”不能完全传达原文习语的意思,所以意译成“受人利用者”比较合适。
  四、习语翻译应注意的事项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之外,习语在翻译时还有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
  1.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化风俗。
  译者在翻译时切不可因为英汉习语含义一致而盲目地把两种语言的习语对等起来。比如在翻译“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时不可直接套用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二者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二者所包含的民族色彩差异太大,因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而西方文化里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若采用此翻译的话,会造成上下文矛盾。因此翻译为“人多智广”或“一人不及两人智”比较合适。这样与上下文也比较协调,不会让读者产生突兀的感觉。
  2.有些习语因为带有典故或浓厚的民族色彩,在翻译时仅仅翻译出其含义是不够的。
  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的文化,可以在前面几种翻译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注解,这样,就能够比较清楚并全面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如在英译“叶公好龙”一词时将其直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还不够,西方读者并不一定知道“叶公”以及他的故事,所以有必要作注解:In ancient times there was a man called Ye Gong who was very fond of dragons.In his home everything,including the walls,windows,doors and even articles of daily use,were decorated with dragon designs.A real dragon was quite impressed when it heard about this,so it went to visit Ye Gong.However,when it stuck its head through the window Ye Gong was frightened and ran away.有了这样的注解,相信读者就一目了然了。
  五、结语
  习语的存在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活力。这一特殊的角色在英汉语言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翻译好习语,是翻译者们的一个难题,仅仅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主要方法还是不够的。要做好习语的翻译,译者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还需要积累有关中西方历史、地理、风俗、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宋天锡,袁江,袁东娥.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卢秋萍.浅析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词义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