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系统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华艳

  在世界大学生排球运动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排球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为我国排球运动培养后备人才。积极加强对高校排球队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训练管理体系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发展排球运动。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有目的、有领导、有组织地对其成员个体心理、个体需要,以及动机、目标、态度和行为等因素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系统教育,把球队成员的积极性引向正确的方向,有效完成球队各种任务。
  1.高校排球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排球队的大学生运动员是有别于普通大学生和专业运动员两个群体的,不能只强调大学生运动员的责任与义务,以运动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运动员是否具有“高”水平的标准,更要关心这个特殊的群体能否在大学中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对高校排球队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在高校排球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
  1.1高校排球运动员的招生难。高校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与发展的关键是运动员的来源。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球队的生源多来自于专业队、体校和传统体育项目中学三个方面。在招生中,中学和大学之间出现了断层,部分青年、少年队过于重视比赛成绩而弄虚作假,将运动员的年龄改小,以大打小。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制度存在许多弊端,招生办法和手段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行政手段和人为因素给招生造成许多混乱,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到人才的流动。
  1.2高校排球运动员比赛、训练资金不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和训练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单列的训练、竞赛维持经费和教育体系行政拨款,根据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作评估方法》中的有关规定,多数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在比赛和训练经费上未能达标。训练经费匮乏,造成运动员的训练、竞赛补贴与营养得不到保障,没有机会更多地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影响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训练质量。
  1.3高校排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不协调。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是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最突出的矛盾。“学训矛盾”普遍存在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成长和参与训练的积极性。现代运动训练证明,要在竞赛上创佳绩,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是不会成功的。同样,运动员的学习若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完成学业也是空谈。通常是运动成绩提高了,学习成绩就下降,运动成绩好的队员很难完成本科专业学习计划。
  1.4高校排球运动员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科研。教练员的职业水准、教育观念、训练方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影响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质量。现阶段高校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工作基本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只有少部分是外聘专业队教练员兼任。科研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①研究缺乏系统性。如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的各种基础数据缺乏系统的积累和有效的利用。②研究缺乏组织性。整体水平不高,多为单枪匹马的业余研究。③现代信息意识差。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信息闭塞和匮乏直接制约体育科研的发展速度。④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发挥不够。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却又不能按轻重缓急有计划。[1]
  2.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充分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协调性综合活动,将球队建设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队的管理、运动训练的管理、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教练员的管理和运动队经费的管理等方面。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可分为相对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管理方式。相对集中式管理是指体育部门协同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对运动队进行管理;分散式管理是训练由体育部门管理,学籍由教务部门管理,学习、生活管理分散在各个系。从管理的角度讲,前者比后者更具优越性。也就是说,一个排球队的成功,与它的管理、队风是分不开的,而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不能间断的工作,队风是在队伍发展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队伍管理得好,对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影响。从普通高校排球队的具体情况看,主要管理对象是人,即对队员进行训练、竞赛、生活、学习和思想教育的管理。正如管理理论的“人本”原理所指出:应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训练管理要端正指导思想,启发自觉,以科学的训练计划为指导,合理组织实施,创造严格训练、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训练氛围,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其在这种“最佳训练环境”中获得最佳训练效益。竞赛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实现排球运动教育和锻炼价值的重要途径;普通高校排球竞赛的特点是练赛结合,以赛带练、育人为本,重在参与;争胜但不以锦标唯上,失败不沮丧气馁;不以胜败论英雄,旨在领悟现代排球文化,因此确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安排和组织实施各种类型的比赛都要建立在发展素质教育基础之上。[2]
  3.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学校篮球的训练与职业队专业队的训练有所区别。一般都是业余性的,学生思想顾虑较多。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管理主要是思想教育,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高校排球队开放性管理的方法与建议主要有:
  3.1高校排球队教练员管理。普通高校排球队的教练员是球队的组织领导和临场指挥者,教练员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专项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是决定本队竞技水平的关健因素,因此,要加强教练员的聘任与培养,主要包括:第一,良好的品德。教练员的品德因素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思想要素;第二,渊博的学识。教练员除了对专业有精深的造诣外,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教练员知识丰富,专业水平高又多才多艺,必然容易取得队员的信任和崇拜,从而增强自身的影响力;第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训练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第四,较强的亲和力。在学习、生活中教练员应关心自己的队员,队员都是离家求学,难免思亲和感到孤独,教练员的亲和力对增进师生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高校排球队运动员管理。第一,抓好排球队生源的质量。好的生源运动水平起点高,再经过入队后的进一步雕琢,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预期值也就会更高。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队员的敬业精神,帮助他们树立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培养他们热爱排球事业的精神,树立为校争光的雄心壮志。第三,培养骨干队员。骨干队员一般指在队中技术比较好、有威望的主力队员。首先教练员应选出思想过硬、技术全面的队长。队长是教练员的好助手,应帮助队长建立威信,关心他的成长,并要放手,经常与他接触,使队长与队员之间、队长与教练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工作中既要注意尊重主力队员的自尊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又要求他们同全队其他成员一样,自觉遵守球队的各项制度,力争做一般队员的榜样。第四,关心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生活等社会问题,培养队员有正确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结合当前形势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启发、教育、引导队员如何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引导队员正确认识个人在全队的位置和作用,使每个成员尽快融合于全队之中,以形成球队坚强的内聚力和团队精神。
  3.3高校排球队训练经费管理。第一,设立专项经费。高校对于通过特招运动员的重点建设的队伍应拥有自己的专项经费,一般由体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年度训练竞技工作的安排情况,向学校申报专项经费金额,由学校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财政状况审批,专款专用。第二,寻求经费来源的新渠道。例如,采用排球队与学生单项体育俱乐部挂钩的办法筹措资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的单项俱乐部,学校体育部门提供场地、器材和师资指导,学生交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定时参加俱乐部训练活动。排球队训练平时以俱乐部训练形式出现。赛前由教练员从会员中择优挑选运动组队参赛经费及赛时补助由体育部门行政费和俱乐部会费共同支付。同时,排球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效益,主动与一些企业联网,在区域内利用其名称、形象等创出商业价值来,以此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例如:广告宣传、形象代理、商业表演、成立球友会等。

  3.4高校排球队奖惩制度管理。第一,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为了促进排球运动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立体育奖学金制,对篮球运动员来说,起着鞭策的作用。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应该制定好评比标准,评比内容可从三大方面考虑:(1)政治思想好,积极向上;(2)文化学习在同年级处于中上水平;(3)运动成绩逐步上升,在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二、三等奖,并将奖励情况记入学习档案,对排球运动员的奖励要兼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的奖励对篮球运动员影响较大,也许会影响其一生。第二,严格执行,奖罚分明。在训练后的小结和定期召开的队会中客观全面评价队员,让队员看到自己的长处、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思想上不求上进,训练中不刻苦,经常违纪的队员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进行必要的处罚。对于队员的奖励不能单靠金钱,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果,作用时间也更长,从而避免拜金主义思想的产生。但队员犯了错误决不姑息迁就,违犯纪律就要严肃处理,使他们认识到违纪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要使队员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为了提高训练水平,从而尽早改正。
  3.5构建高校排球队开放管理体系。第一,竞技排球与排球教学兼容。现代高校排球队的体系改革应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是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运动员一般都是从小到体校训练,然后到青年队,最后到成年队,导致运动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符合“智博谋高、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运动、快捷机敏,全面准确”的方向发展,因此,竞技运动进入高校是培养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必经之路,高校应以“文化”为格局内涵,以育人为宗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学校排球与社会排球兼容,尽快形成中、小学排球学校―大学高水平排球队―职业排球队的新网络,使运动员的培养纳入到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整体系统中。第三,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校际交流,现在高水平排球队的学校大部分都是教育部的重点院校,我们要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要在世界高校中争取优异成绩,只在国内比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且,2005年后,教育部要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们没有国际比赛的经验,怎能完成国家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胸怀大志,不断加强国际间的校际比赛,提高水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3]
  
  参考文献:
  [1]焦建余.我国高校排球队员对教练领导行为与成绩表现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第23卷,(6):87-89.
  [2]陈颖川,吉建秋.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创新[J].体育学刊,2001,8,(6):126-128.
  [3]秦百里.高等学校组建高水平篮球队运行机制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2,23,(5):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