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增强朗读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提高朗读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有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去品味、思考、争论、解决,从中体会读的乐趣。如教《小鹰学飞》第一自然段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把小鹰高兴的语气读好,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朗读不是读几遍就能读好,还需教师不断地启发。我问学生:“你就是一只小鹰,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举起小手,紧接着便让学生再次读,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读出小鹰高兴的语气。通过细细地朗读,认真地品味,学生的朗读又上了一个层次。
  此外,我们还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在孩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动画等引领孩子们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如《大海睡了》一文的教学,我通过课件展示出大海风平浪静和波涛汹涌时的两种不同状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大海,喜欢大海。这样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真正地理解了“闹”和“睡”的意思,不知不觉地就投入到朗读的氛围中。
  二、抓住关键语句,提高朗读有效性
  这要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训练朗读的目的。把“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以读带讲。
  如教《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得的红圈圈最多?先生的要求是什么?紧扣这两个问题,学生边读边讨论,很快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找到这句话并不难,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是关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是读一遍就能读好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我便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写字非常认真。”接着我问:“从哪儿看出来?”学生回答:“从‘每次’和‘都’,我感受到邓小平爷爷时时刻刻都很认真。”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圈出“每次、都”这两个词语,这时再请学生读,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出感情来。从学生的朗读,我看出学生真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紧接着我便问:“先生的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很快找到这句话: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在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我先问学生:“先生的要求有几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圈出“先、再”,接着圈出“熟”字,问学生什么程度才叫“熟”,学生畅所欲言,知道理解邓小平爷爷练字的刻苦,此时再让学生读,学生自然就能读好。最后我读: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读后我问“小平是怎样用功的?”再次引出“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却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让学生再次朗读这句话,从学生的朗读中已经感受到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邓小平小时候学习是很认真的。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轻松地把这篇文章背了下来。
  三、教师范读,提高朗读有效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借助他们的这一优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而学生模仿久了,就积累了知识,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我在范读时,还要求学生看着我,让他们从我的表情、声音、语气、神态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借助体态语言作辅助表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体态语言不仅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激情。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已对课文的理解加进自己的动作,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朗读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多元评读,提高朗读有效性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之后,一定要重视“评读”的作用。评读的方式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互相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教师。
  当然,在评价时,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中肯评价,更倾向于正面评价,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如在教《小鹰学飞》一文时,在学生读小鹰的话时,不同的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根据学生的语气、情感,待他读完后,我都会给他一句评价语。这种评读,有利于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次评价:让我们感觉到这是只勤奋好学的小鹰。
  第二次评价:我已经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鹰很虚心。
  第三次评价:多么顽强的小鹰。
  这些感性而富有趣味的评价,包含了“不错”、“还可以”等鼓励性评价的意思,这样的朗读评价语,是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境中的结果。
  总之,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不能把指导朗读作为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匆匆走过场。一定要花时间范读,指导学生读,评价读,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