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申小婧

  摘 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西方文化知识的缺失会影响高职学生的语言学习。尽管对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已经达成共识,但高职英语中的文化教学迄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实施和改进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和竞争日益加剧,其中知识应用型人才也越来越为企业所看好。这种知识应用型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也使得在校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种现象本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开始寻求捷径,为了迅速达到“听得懂、开得口”的目的,片面强调听力、口语的学习和提高,而忽视了对这种语言背景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忽视了一点,传递英语知识不只是语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公认的看法是: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一个载体,它所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如果脱离了一种语言的文化底蕴而单单学习这种语言,那么这个学习的过程将是枯燥、乏味和黯淡的,而且学习的结果也将是事倍功半。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好这一点,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为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如下顺序:学生预习―教师精讲单词―课文讲解―语法分析和词汇练习―课后习题的练习。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在讲课时仍然局限于讲授语言点,重点集中在辩证词义、分析语法结构、练习重点句型和难度句型等方面,而对课文中的文化教学一带而过,甚至毫无提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所有语法知识,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单词量的增加以外,更多的是文化的传递,而我们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从而形成了简单的“填鸭式”教学。
  在高职院校里,教师通常依然遵照英语教育的思维和标准教授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交际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文、理科的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标准等“一刀切”,然而学生的基础和现有英语运用能力无法与之匹配,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太深奥、复杂,而且不易操作。扩招以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严重匮乏,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大,其中有一批外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在专业理论上都还很欠缺,他们往往采用过去的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教授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因为过去对英语文化教学涉及不多,因而对高职英语文化教学不够重视。二,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定位也不准确。他们认为应该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实用英语,他们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而忽视了两者的统一性。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途径
  文化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辟课程(如《影视欣赏》等)、举行文化专题讲座、开展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等),这些都为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搭建了平台。当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抓住日常课堂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说、读、写、译等)对语言的各个层面(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文体等)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对比,以此增强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加强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加强对句子文化背景的讲解。在美国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习语:“Love me,love my dog.”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在中国,狗是肮脏、龌龊的,长久以来,狗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可憎形象。而在英语中,“dog”往往为褒义词,如:“Every dog has his day.”“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中国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文化知识,那么他们对以上句子既难以理解又无法接受。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的对比与分析,留给学生辩证思考的空间,不至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高职英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适时地进行文化输入、文化对比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确有助益。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为枯燥的英语学习注入活力。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了解外部世界,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汲取知识,并能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张红龄.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