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阳叶 江小阳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失率高的状况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重视。鉴于此,作者就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学校、辅导员自身、学生三个方面诸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 不稳定因素
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基础不均等特点,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习和就业指导、生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辅导员职业意识淡薄,一直是困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
(一)对辅导员的激励与考评制度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能起到激励作用,反之,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对辅导员工作考评不够合理的现象。在考核内容上不尽合理,有的高职院校以搞文明示范寝室的间数作为衡量其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还有的以学生是否出现通宵不归、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为准绳来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成效,甚至某些高职院校还把学生欠费,迟到、早退、到课率作为考核的指标。因此,对辅导员工作激励与考评的不合理导致辅导员身心疲倦,这必将给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辅导员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
在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是合同工,没有编制。在科研方面,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了对辅导员的奖励制度,对辅导员撰写的学生工作方面的优秀论文每篇奖励50―200元或在考核时给辅导员适当加分。但即使如此,有关对辅导员的吸引也不大。因为辅导员撰写的有关学生工作方面的论文,即使评为优秀论文,对他们今后的职务、职称的晋升影响也不大。另外,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军训或田径运动会期间加班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此外,当遇到学生生病或受伤等意外事故时,辅导员除了牺牲工作时间外,还要义不容辞地支付一定的电话费、交通费等隐形开支,但电话费、交通费补贴等很少,甚至没有。
(三)辅导员的现实条件苛刻。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的匮乏,把校区搬迁到较为偏僻的郊区,从而给辅导员的个人生活造成极大的麻烦。加之要求辅导员从周一到周六必须住校,一天24小时内尽量不要离开学校。已婚的辅导员没办法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而且由于郊区的幼儿园比较少,其子女读书的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未婚的年轻辅导员,连谈恋爱的时间都不够。没有异性朋友的年轻辅导员由于交流圈子太小,直接影响个人的婚姻问题。种种不良状况不可避免地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心态,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频繁换人,工作失去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个人因素
(一)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低。
有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缺少认同感,把辅导员工作当做“过渡性工作”,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工作做不到位,效果差,而且耽误了他们自己原来的专业发展。原因在于:辅导员做的事最多,拿的工资最低,辅导员被称为成学生的“保姆”。因此,许多辅导员感觉到工作没有乐趣,自己没有地位。部分辅导员因此对自身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存在“只有转行才是唯一出路”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因此辅导员的流失在所难免。
(二)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认识模糊,工作缺乏经验。
高校专职长期以来,辅导员对自己在学校的角色难以清晰定位。对职业工作职责理解把握不够,缺乏明确的专业角色意识和强烈的角色荣誉感也使得他们不敢把辅导员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依托。有85%的辅导员把所从事的工作定位为临时工作,所以,为了将来的发展,他们不得不早做打算,在工作期间花大量的时间复习考研,准备一有机会就“跳槽”。有部分辅导员由于社会阅历浅,缺乏工作经验,还没有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方法,往往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他们会感到工作难度过大,没有成就感而选择“争取早日调离”。
(三)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政治效果差。
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从专业背景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类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仅占20%左右,知识素养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些辅导员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工作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不善于处理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问题。面对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而这已经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学生因素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多层次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应、往届高中生占了绝大多数,中专、中技、中职占了一小部分。由于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他们中的一部分是高中时的佼佼者,由于高考发挥失误没能进理想的大学,情绪自然低落,对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没多大的激情。郁闷日久积累,慢慢自暴自弃,最终会产生心理障碍。其次,他们中还一些是高中时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入学不久之后,他们就不受自我控制地暴露出一些坏习惯和毛病。逃课、酗酒、打架斗殴等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就在所难免。最后,一批中专、中技、中职的学生通过单招进入高职院校,心中还是很欣喜的。但由于没有经历普通高中的严格训练,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形成了散漫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加之他们的文化基础太薄弱,多数人跟不上高职学院专业科的难度与速度,进教室就感觉是去坐牢。对他们来说,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混一个专科文凭。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网瘾、酗酒、赌博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上述的关于高职院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使一些辅导员不堪忍受压力而被迫放弃。所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转岗、换岗要求较强烈,难以稳定发展。总之,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建设提供前提条件,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10):71-72.
[2]金本能,王守恒.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0,(4):144-146.
[3]贾静.影响高校辅导员稳定工作的现实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47-48.
[4]杨喜美.辅导员专业化制约因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5):30-32.
[5]陈素权.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105-107.
本研究属于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0-2011年辅导员专项课题重点项目(课题编号FDY1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