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也说绘画的抽象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小建

  摘要:本文以绘画中的抽象为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抽象的深刻内涵,以及有关抽象艺术发展历程。
  关键词:抽象;具象;艺术抽象;抽象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73-01
  
   “抽象”一词原是外来的。如就拉丁语而论,它有“抽取”与“汲取”双重意思。英语中,作为形容词,是指“脱离物质的”,“不具体的”,用动词或名词,解为“取其本质”或“摘要”。而用于艺术创作,则可含两种不同的活动。㈠艺术家脱离生活实践,自发地、自我表现地运用点、线、面、体和色彩,以创造不反映任何现实物象的作品,这也就是西方现代的抽象艺术。㈡艺术家抽取客观事物的形象,通过艺术形式美而进行艺术概括,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艺术家的感受、情思、意境,从而塑造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这又可称为艺术抽象。
  艺术领域中应用的“抽象美”概念,是同“具象”相对的一个概念。“具象”和“抽象”概念的美学内涵,实质上是指艺术形式的“摹拟”和“非摹拟”的区分。有些艺术形象形式,采用的方法是把客观世界某些感性现象“如实”地“摹拟”下来,成为它的艺术形式,此之谓“具象美”,如一些小说、戏剧、叙事诗的形式,一部分绘画作品等;但另有一些艺术形式却是采用一种完全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类似语言文学的“符号”性质的艺术形象,如音乐、建筑、抒情舞蹈、工艺美术中的几何图案、书法艺术、及抽象绘画等,也都是属于“非摹拟”性的“抽象美”(因此,其中就没有“具象美”的成分)。
  美术领域客观存在的“抽象美”是从“具象”(摹拟)形式中逐步发展、进化起来的。国外有不少艺术史家了作过较多的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例如赫同的《艺术之进化》一书中就有许多精采的论述。如其中谈到美洲印第安人陶器上的纯粹几何图案花纹,也是由鳄鱼的象形描绘中演变而来,以及古希腊的爱奥尼亚式柱头装饰花纹最早来源于古埃及的莲花图样等等。
  但是,原始艺术中还有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与以上所说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几何图案,难以见到“摹拟”的痕迹,也找不到历史演化的事实,但其中以包含着一种较特殊的“摹拟”性质。赫同书中列举过一些材料――美洲印第安人克雷耶部族的器物上装饰有一些图案:锯齿纹、曲线、点子、菱形等,都是纯粹的几何图形,并不摹拟具体的物象。但根据当地土人的说明,我们才知道它们原来都是动物象形的一种简略的“摹拟”。这些纯“抽象”的图案并没有从“摹拟”实物形象经过历史演化而形成,而是一开始就定型的东西。
  从“摹拟”演变到“抽象”的历史过程,在西方美术史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在前期(十九世纪之前),西方绘画基本上属于一种“具象美”,“抽象美”几乎不存在;从印象派开始,历“印象派之后”的梵高、塞尚、高更等人独立的“抽象美”的因素开始萌芽。塞尚等人的绘画,也正是一种“半抽象”的东西,这同中国画(明清时期)情况极为相似;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许多西方现代画派干脆把“摹拟”的因素完全排斥干净,只留下了纯粹的“抽象美”的因素(如所谓“立体派”,就是从塞尚的传统开始发展起来的)。但中国画则不然,虽然其中“抽象美”因素发展到晚近时代已达到高度完美和极其成熟的境地,但始终舍不得把一些“摹拟”的因素完全扔弃,始终把它当作一个有用的“支架”――虽不重视它却又不鄙弃它。
  我们介绍了有关抽象的来龙去脉之后,再来谈谈抽象艺术理论的重要代表康定斯基。康定斯基从“内在需要”出发,把绘画创作比诸音乐,心灵达到一个“无物象”的颤动,构成绘画中“无物象”的表现形式,使“抽象”比“有物象”更广阔、更自由、更富于内容。为了增强抽象,必须删除内在音响的“现实性”,因此在绘画艺术的实践中,画面的一根线也就必须从模写实物的目的解放出来,它自身才能作为“一种物”起作用,它的内在音响才能不被子旁的任务所削弱,而获得完满的“内在”力量。正因为如此,“内在需要”,“内在音响”就没有什么“目的性”了。说得再具体些:㈠直线、直的窄的平面;硬,不动摇,毫无顾忌地坚持着自已,象已被体验的命运。㈡弯曲线:在无定地颤拦着,象那等待我们的命运。㈢小点:或大或小,都深深地钻进紧张之中。㈣圆圈:黑色的,象雷声回旋,返回自身而终于结束;红色的,在流动中占有一切,越过障碍,放射到极远的角落,如此等等。康定斯基认为,就凭上列这些形式及其结合,足以使“整个的画幅成为一个唯一的‘我在此’”。他所谓的点、线、面的形式,构成了素描,而素描则是“一种符号”,并且“只有当符号象征‘我在此’的时候,现代艺术才能产生”。他的理论代表着他个人的一种观点,却也能为我们当代画家、评论家们更好地认识抽象艺术以斟酌一二。
  作为我们的传统国粹――中国绘画,以及当代的中国油画家们是否应该进一步发展成纯粹的“抽象派”――完全扔掉那些“具象”因素?这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包括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理论无法明确答复。如果今天历史条件还不成熟,而我们硬要去生造出一种纯粹的“抽象”绘画,这是主观主义;但如果条件一旦成熟,历史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中国式的纯粹“抽象派”绘画,谁想禁止也是办不到的,也是唯心主义的蛮横无理。理论有责任根据历史事实作出结论说;“抽象”艺术并不是妖魔鬼怪,应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权利(对于“抽象派”和“具象派”的艺术,都应一分为二,其中都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这恐怕才是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