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晓明 李晓伟

  摘要:大学生是时代骄子,但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心理健康状况以致出现心理疾病并导致各种不良后果。本文阐述了三类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强调了健康的心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疾病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5-01
  
  大学生是时代骄子,但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心理健康状况以致出现心理疾病并导致各种不良后果。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学生中16%到25.4%的人有心理障碍,其中因为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而且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往往使他们心理扭曲,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甚至引发诸如校园暴力、自杀等各种极端事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新生、毕业生和贫困生是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群体。
  一、三类学生群体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一)新生的心理疾病主要产生于生活不适。学生在中学时期一般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很少与外界接触,缺少独立生活的经验,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学生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生活环境、学习竞争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在这个时候,一些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这些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觉得生活缺乏乐趣而导致休学、退学;因为不善社交而使个性变得孤僻、冷漠,严重的会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二)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产生于就业压力。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 “大众教育”,社会上技校生、“海归”派、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工人的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尽管学生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早已熟知,但严酷的现实仍然超出他们的想象,这让毕业生的失落感增强,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此时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将来想要干什么。严峻的就业压力使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自卑胆怯、信心不足、患得患失、人云亦云等心理问题。
  (三)贫困生的心理障碍主要产生于经济困难。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上会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差距;由于交不起学费和缺少生活费,他们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所以,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经济上的重负,使贫困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贫困,他们会在同学面前感到痛苦和羞愧;因为贫困,他们会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因为贫困,个别贫困生还会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做出极端的行为。
  通过对三类大学生群体心理疾病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和学生个体的前途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建设,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三类学生群体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法
  (一)新生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法。在对待新生生活不适应和社交困难的问题时,新生应尽快把自己的疑惑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而老师则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及时通过开班会或者个别谈话等形式让学生懂得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即将开始的生活是与以往不同的: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呵护和溺爱,面对的是如何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行动;面对的是如何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社会相处;面对的是在没有人鞭策着学习的情况下如何学会自觉学习。老师要告诉学生,每个大学生都是这样从不懂到懂,从无所适从到应对自如的。学生懂得了这几点,有了心理准备,就能很快的适应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向上的精神迎接新的生活。
  (二)毕业生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法。在解决毕业生因就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大学生一要着眼现实,不盲目攀高;二要相信自己,不缺乏自信。具体说来,在毕业生找工作之前,学校应通过讲座、召开班会或模拟招聘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状况,正确认识被自己认为是优势的含金量以及被自己认为是缺点的正面效应,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样,学生在真正择业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做出正确选择。另外,毕业生还应该把择业看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以这种准确的定位和平和的心态去应聘,相信定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三)贫困生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法。在对待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时,首先要着手解决贫困生的物质贫困。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并为资助贫困生提供法律保障;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增强贫困生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奖、贷、勤、补、减、免”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并重点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其次应更加注重贫困生的心理扶贫。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深入到贫困大学生之中,与他们谈心、交心,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消除经济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贫困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帮助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在上学期间,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知识,更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做到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唯有此,大学生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