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下画廊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仲莉

  摘要:当下的中国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的美术界也在蓬勃发展。画廊作为美术界最基本的一级市场对当下中国艺术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讨论的主题便是当下画廊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文中主要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着手讨论,重点是讨论经济利益对艺术家的影响。
  关键词:画廊;艺术家;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21-03
  
  我知道“画廊”一词,是在高中时代,那时读了一本名叫《陈逸飞》的书。那会儿对于“画廊”这样的舶来词倍感稀奇。书中大概提到了陈逸飞在那时时运极佳,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很勤奋。美国哈默画廊的老板哈默先生发现了在画廊修补名画的陈逸飞是可塑之材,于是便由画廊来包装运作他并取得了成功。
  不知从何时起,“画廊”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不仅仅是艺术家,还包括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中国的艺术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出现了画廊、职业艺术家、收藏家等等这些西方国家才有的风雅名称,中国的艺术界也变的热闹非凡。
  画廊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的艺术家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当下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事物是矛盾统一的,画廊对于艺术家而言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着手讨论,了解一下画廊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画廊业初步出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地区,画廊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的画廊业在从前主要以外国人和港台地区的买家为主,到如今,这个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画廊已经主要服务于国内的买家了,并以不计其数的数量构成了这个行业整体上的产业规模。艺术家在画廊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大好机遇和大好利益。我把画廊对当下中国艺术家的正面影响归纳如下:
  一、经济利益
  当今的艺术家,再也不是我初学画画那会儿感受到的那种生存境遇(犹如凡高一样穷困潦倒,终其一生而不得志的伟大而悲壮的艺术家)。今天的艺术家,至少在我所了解的艺术家当中,无论是职业艺术家,还是非职业艺术家,大家似乎都是光鲜照人:或是衣冠楚楚,或是精心设计的随意装束。大家都有自己的画室,或大或小,有的画室还是精心设计和装修过的,可以喝茶、聊天、看书。偶尔大家聚集在酒吧闲谈、交流、娱乐。总之,大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当然,这或许是我过于肤浅,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但表象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当下,中国的艺术家的经济利益得到了大的改善,再也不是怀里揣着几个馒头,就爬上火车逃票去北京看一个好展览的年代了;再也不是破破烂烂,贫困潦倒至极。画廊对中国艺术家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从未象今天一样被大面积地滋养。
  画廊是艺术市场的一级市场,也是最基本的市场,是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并获得经济利益的市场,是一个与买家和收藏家沟通的市场。
  当你作为艺术家,在中国这般情形之下要投靠画廊,我观察了一下,除非你是名家或者至少有些名气,否则你就需要费一番工夫才能有所收获,而且不是绝对能有什么收获,它需要你苦心的经营。
  假如你是一个名艺术家,许多画廊都会冲着你的名气日夜兼程地来寻你,或许你在他们的一番恭维之后,你什么作品也没卖给他们。为什么?因为你是名艺术家,你在中国美术界有身份、有地位,你的作品不愁换不来经济利益,不愁没有画廊关注你,提拔你。再则,假如你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画廊也会发现你、关注你、挖掘你。画廊会对你进行追尾的商业包装,让你很快地将自己的作品打入市场,凭借你在美术界的小有名气,那肯定是如借东风、蒸蒸日上,回家抱着钞票慢慢数。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但不属于上述两类,而是一个在美术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么你想投靠画廊就得费些工夫,而且是好大工夫。行事就得按“章程”,这所谓的“章程”有以下几个要点:1、准备大量的好作品;2、寻找好的画廊主儿;3、和画廊进行合理“谈判”。
  二、开拓眼界
  作为一个画画的,当我晒着京城的明媚阳光,穿越京城的大街小巷来到798艺术区,看到798的工人、文化观光客、艺术家、策展人、画商、出版人等等走在798的各个空间及街道时,我很是激动。你想象不出能在这机械大怪物的丛林中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画廊,里面有好的或不好的,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作品,遇到让你只能在美术杂志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此看到了邓箭今和张小涛等一系列我比较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总之,是让我大开眼界。
  对,画廊就是让艺术家开眼界的地方。画廊带给艺术家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且还应该是能够让艺术家饱眼福,开拓视野的地方,在此你能窥见当下美术界的一些状况,了解同行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忙些什么。或许我们并不承认凡是能进入画廊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凡是与画廊合作的艺术家都是好的艺术家,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画廊的作品是多么的直接,多么的鲜活。这种直接、鲜活的视觉体验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讲或许都是必要的。
  或许对于一个公众来讲,去美术馆欣赏作品比去画廊欣赏作品更有价值。但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去画廊看看,去看看那些每天鲜活的面孔,了解一下当下的艺术形态及发展状况。
  三、激发创作
  靳尚谊在1981年初被香港一家画廊收藏了他的一幅早期作品《小提琴手》,价格为7000港币。这个大好消息传遍了整个中国的美术界,“画廊”一词顿放光彩,而且是闪着“金光”,在艺术家们的心中唤起了梦想。
  或许,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善于打造神话的时代,美国的马莉莲・梦露不仅被好莱坞塑造成了一个超级巨星,而且为好莱坞赚得的财富竟是以多少亿美金来计算的,中国这两三年的“超级女生”不就是一夜出名,实现了从灰姑娘变公主的神话吗?回到中国美术界的赵无极、张晓刚等等也是神话,是画廊神话。作为艺术家,你能闲着吗?你得到画廊看看,跟画廊谈谈,你得赶快地弄自己的艺术,不容你空闲,画廊多多,机会多多。闹不清你哪天也被打造成为一个神话?只要你肯玩命,只要你肯干,我想希望总归还是有的吧。
  所以,画廊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甚至是创作潜力。让我们不停地画画,不停地创造艺术品!
  四、提供舞台
  我想很多艺术家创造出作品来,都不是为了留在工作室里自己欣赏吧,都希望能够展示出来,能够被世人所承认,就连达达派的艺术创作最后也是被美术馆收藏着,展示出来,并投了巨额保险。
  所以,当下的艺术家正赶上了这个大好的艺术市场,画廊业的兴盛无疑给艺术家们赶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无论艺术家觉得自己是多了不得的“爷”或是多么可怜的“小虫”都需要把自己推到公众面前,推进市场,而最多的方式,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画廊,通过这个最基本的艺术市场来实现。虽然这种机制还有诸多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但我想大多数艺术家还是需要画廊的。
  试想,假如你是一个因画廊包装才成为一个“人物”甚至成为一个能影响中国美术界的“人物”,那么画廊要费多少功夫才能把你从一个“草根阶层”打造成一个“贵族”,使你能够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恣意地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使你在获得优越的物资生活的同时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上又能登上另一个高峰。不仅如此,你还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或适合你的“舞台”,你还可以随意的,随心所欲地转换舞台,但无论如何,画廊是艺术家展示自己不可缺少的舞台。没有画廊就没有艺术家的万般风姿,甚至在当下,如果没有画廊就没有人能够目睹艺术家们风情万种的风姿。

  五、挖掘人才
  目前,中国的艺术家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中国的画廊也发现并推出了不少人才。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画廊的一些伪包装与炒作的行为。但我想,如果没有李昂・卡斯岱里,就不会有波普艺术家第一代新人,甚至让这种潮流影响世界,影响中国,让中国也产生了波普艺术的分支即“政治波普”。中国画廊在当下要做的不单单是推出知名艺术家,更应该做的是推出新人,挖掘年轻艺术家。一个好的画廊不只是为了获得商业利润,更因该是为了能够推动美术潮流,不断地革新美术历史。
  《打哈欠》是方力钧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这幅画被德国收藏、鉴赏大家路德维希和以其名字命名的博物馆收购、收藏并全球巡展。这是一幅标志着方力钧成为西方主流艺坛中的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只要是人才,就应该被挖掘出来的,而画廊在挖掘人才的过程中往往充当着“伯乐”的角色。当然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伯乐”,还是一个好的“训马师”,使艺术家变成千里良驹。
  我想凡能进入画廊的艺术家不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家,但总有吸引画廊的可取之处。中国的艺术界是人才济济,中国的艺术市场也是欣欣向荣,我想会有更多的画廊挖掘出更多的人才。相信中国的画廊也有引领世界美术潮流的那一天。
  当然,事物都是矛盾着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画廊给艺术家带来的利益,从而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我们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画廊给艺术家带来的负面效应。我把画廊对当下中国艺术家的负面影响也归纳了几点:
  第一,淘金热
  据说出东省的美术类考生2006年达到了18万,报名的时候那是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全国的美术类考生每年得有多少,考前培费班收的费用是何等的昂贵,多少办培费班的老师、学生、社会人士因此而成了暴发户。再则看看中国美术界有多少人呆在全国各地一个劲地画画,一个劲的做艺术,又有多少艺术区、艺术创库、艺术空间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
  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的产生,我想除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还得归结于中国当下艺术市场的火热,艺术家蜂拥而至地把自己投入艺术市场。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冲着卖画能挣大钱,搞艺术会发大财的想法冲进艺术市场。
  画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家一夜暴富的神话,画廊把中国艺术家市场的升温速度不知道拔快了多少年。作为艺术家,或许我们会因此而觉得生逢佳时,但我们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有多久,这样的结果会惨害多少后来者成为“淘金热”的牺牲者或因此而落得个“终生残疾”。
   所以,假如你是一个已经与画廊合作的艺术家,那么你就好好地对待艺术,对待自己吧,你要庆幸没有在“淘金热”中被牺牲掉,你要为在当下的“淘金热”中牺牲的艺术家或想要成为“淘金热”的艺术家们默哀。
  第二,浇灭圣人品格
  中国人都有做圣人的情结,我们伟大民族给予我们的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也许当我们踏进画廊与之“谈判”,与之合作,与之共谋前程的同时,艺术家自己也就浇灭了自己的圣人品格,而进入这纷繁复杂的世俗纷争之中,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慢慢成为英雄或战死沙场。
  作品一旦被艺术家送进画廊,就再也不是你在工作室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的玩艺儿了,她们是庄重、神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家必须要保持自己的既定“风格”,或与画廊共同讨论自己今后的“艺术走向”。我们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那颗快活而敏感的心,我们倍感焦急和失落。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艺术家若对画廊有所企盼,必为之所困惑。当然,炼得一身超脱本领也需费得一番工夫。
  第三,阻碍进步
  作为当下中国美术界的艺术家,不管你是“名人”或“小名人”以至“小小名人”或“无名之辈”,画廊为你包装,为你办展览,为你做宣传,都是为什么?简单地是为了获利,圣洁、伟大的是推动“美术潮流”。但中国目前的状态,画廊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而要求艺术家固守某种“风格”或“样式”,这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当艺术家为了能与画廊继续合作,即使自己有想要改变所谓的“风格”或“样式”的愿望,到最后与画廊磨合时也只好作罢。画廊推出的一些有图式,有样式却没有价值的艺术家还见得少吗?这有何意义,难道我们当代艺术家不是为了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吗?这种价值是在当下或将来突现出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让画廊成为你艺术道路上的绊脚步石,不要让画廊拖着你的后腿,让你不能放开脚步,向前迈进,艺术家就是要为艺术而艺术,为自己而艺术,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艺术,这个时代能让我们自食其力的方式和机遇太多了,又何必为了生存而牺牲艺术呢!
  笔者认为画廊这种咬定某某艺术家就是适合(下转224页)(上接222页)在某某“道上”走的思想是可疑的。艺术家适不适合在某条道上走,怎样走,走多远,都是艺术家自己思考的事,而不应该由画廊来帮艺术家决定。画廊所做的只能是建议艺术家怎样发展,而不是要求艺术家怎样发展。
  六、引入歧途
  倘若我们作为艺术家能有幸遇到美国的李昂・卡斯岱里那样的画廊老板与艺术主持,或许我们也能成为改写美术史的人物,或许至少能在美术界泛起一阵波澜。但现实是中国的画廊业起步较晚,伯乐难觅。
  中国的画廊要做到正确地指引艺术家,或干点引领“美术潮流”的壮举得承担多少风险,甚至倒闭多少所画廊?让多少在画廊这种机制中讨生活的人砸饭碗?当下,中国这种艺术市场中有几所画廊有慧眼识英才及高瞻远睹的本领?画廊的这等智慧与勇气还是让我们满怀期待吧!中国在进步,中国的画廊业按理说也该进步吧,说不定哪天中国也弄出“波普一代”之类的影响世界美术界的大潮流呢。
  然而,艺术家们往往担心的是画廊对自己的错误引导。画廊或许会为了自己的销量,或许会为了更多的收藏家关注你的作品,而要让你改变到某某“路子”上去。作为一个艺术家,你怎么办?当然,能判断出听与不听的艺术家可能有个好的发展。我们所担心的是一些艺术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假思索的一味盲目地被画廊牵着鼻子走,这样下来,恐怕中国的艺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就不是画廊包装出来的艺术家们所能推动的吧。
  所以,与画廊合作时,艺术家要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知道自己的艺术道路要怎样走下去。对于画廊的“良言”要从自身的实际和长远来思考,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美术界负责的态度,为后来者负责的态度,勇往直前吧!我们中国人不是讲英雄气概吗?凡为“英雄”则都具有自己的辨别力和牺牲的品质吧。
  艺术家对画廊的感情永远是矛盾的:既爱之又恨之。
  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这也大大地刺激了画廊业的发展。作为艺术家我们清楚地知道:当下,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很混乱,中国画廊业的学术规范及专业程度还有待提高。画廊在中国当下的艺术境遇中有大好的机遇,也有很大的风险,画廊要长期生存下去也很艰难。
  但我想,作为艺术家是为自己而活,为艺术而活,而不是为画廊而活。我们首先是艺术家,而后具有动物求生的本能愿望,这或许过于形而上学,但我愿意看到大家做一个“偏执”的艺术家。
  每每我走进一所画廊都有一种无可言状的落寂感,虽然各式画廊在开幕的当天场面都热闹非凡。画廊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或衣冠楚楚,或精心装扮的奇装异服。大家互相交谈、嬉笑、品酒,问非所问,答非所答,彼此匆匆认识,又匆匆忘却。似乎没有人关注作品本身,画廊与收藏家或买主讨论的也只是价格,艺术家关心的是展览的影响有多大,成交额有多大,能拿到多大面额的支票。作品在热闹的画廊中寂寞地呆着,呆着,呆到第二天,第三天或展览的以后日子,然后被买走,或是继续留在画廊,或是重新回到艺术家的工作室等等。总之,画廊为它们安排了下一段命运。
  但愿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但愿我看到的仅仅是一种表象。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很希望这是一个没有画廊的时代。我们只有做圣人的愿望,或只有做大师的冲动。很希望自己仅仅是能够为幼小的孩童画出一些猫猫狗狗,却能口口声声地听他们称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大画家”的人;很怀念身无分文,爬火车去北京只为亲眼看一个好展览的纯真年代。让我们忘却画廊,做回自己,回到画室,画一些自己喜之乐道或痛苦不堪的东西吧!
  或许,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