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美术作品和激发想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运淑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都装进了作品袋中,挂在墙角,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们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天放学时,我们班的京京看见婆婆来接他时,兴高采烈的跑到婆婆面前,拉着婆婆的手走到作业袋面前,自豪的对婆婆说:“婆婆,你看这是我画的小花猫……”还没等孩子说完,婆婆就大声地训斥京京,“你这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像只花猫吗?”京京顿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
然而小军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向妈妈介绍自己画的《小白兔》,妈妈则开心地认真听着,心里乐滋滋的,他从妈妈肯定的赞赏的目光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成功。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前者,使人压抑,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而家长简单的一句话语,简单的一声训斥,就否定了孩子的作品,更糟糕的是打击了孩子幼稚的自信心。
后者使人感到欣慰,家长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话语、认真的倾听,都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信,让孩子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不同的教育方式,必将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一定要记住,不会赏识孩子的家长、教师是不称职的。对于孩子,我们一定要做到“五个学会”: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提醒。
好的美术作品要通过实践得来。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作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示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激发想象是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想象是灵魂,是主观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假设开始时,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值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的创新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示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十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行、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角,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