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侗 周玉华

  摘 要: 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广阅读教学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可是在农村推广阅读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图书来源是问题;阅读兴趣是问题:读书的习惯和方法是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加以探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影响着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近几年的抽测和中考语文成绩来看,较之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学校语文组近几年一直进行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教学中,我校语文教师都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在此,我谈谈自己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一、拓宽渠道,丰富阅读材料的来源
  我校是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够发达,学生的阅读环境不佳。据我们课题组成员的调查表明,每个家庭的藏书(除教材外)户均低于2册。报刊、杂志、名著、散文、诗歌等各类书籍户均册几乎为0。拥有的主要是作文大全、宝典之类。更有甚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叫“读闲书”,认为课外阅读影响学习。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认识,取得家长的支持,我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了动员,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的认识。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以便于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图书总量也在不断提高,我校的生均图书占有量达到了23册,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图书需求不足的矛盾。但是,学校配备的图书也存在种类单一,内容单调,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等问题。因此,学生实际的图书占有量并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的实际需要。
  鉴于这种情况,我采取学生自购、交换阅读的方法,来扩大图书的来源,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所购图书不完全相同,主要为《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散文百家》等,因为这类综合性杂志内容丰富,营养全面,且有一定思想深度,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有重要的作用)有位名人说过: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拥有两种思想。我觉得图书也是这样,每人把自己的书籍与他人交换阅读,就会拥有更多书籍,坚持下来,数量一定是很大的。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机室,与信息技术老师一起,建立了学校的“网络图书馆”,将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分门别类地归纳,然后定期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
  我们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形成了“学校图书馆为主,学生自购交换为辅,网络图书补充”的模式,拓展了图书的来源渠道,解决了学生的阅读材料单一,内容单调、陈旧的问题,使学生的人均阅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有效阅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的于谦抒发自己读书感受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快乐感受,引人共鸣。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尤其是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兴起,传统的纸质阅读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对传统的阅读方式的态度是“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敬而远之,兴趣缺乏。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先后采用了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人物评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我先讲述了一百零八妖魔下界的故事,当学生有了初步的兴趣后,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给学生专集、同题擂台等方式,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一股“水浒热”。
  另外,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作为老师,我们是慎重的。虽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但考虑到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思维训练等能力的培养,做到“文道统一”,使学生的阅读口味不至于“偏食”、“挑食”,保证“营养均衡”,因此,在向学生推荐作品时,我总是反复斟酌,力求文质兼美,同时涵盖面广。
  三、阅读习惯、方法的指导培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与习惯,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帮助学生甄别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不动笔墨不读书。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读书边勾画、批注的习惯是阅读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的阅读得以巩固。因此,在阅读中,就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时动笔的习惯加以培养。例如,规定特定的符号标示读书时的困惑之处,精彩之处,共鸣之处,并加以简单的评析。同时,填写好阅读记录。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在一定时期布置学生特定的阅读内容。同时,根据特定的阅读内容确定作文训练的话题,使学生真正言之有物。其实,前面的阅读记录就是为了学生的写作做准备的,在阅读记录中有对写法的归纳(当然,教师宜做相应的引导),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从而从中揣摩写法。
  在学生阅读时,指导学生将好句、好段、典故、成语故事分门别类做好积累,如按照爱国类、情感类(亲情类、友情类、爱情类)、励志类、坚强类、生活哲理类等,给所积累语段做好分类标签。这样的材料仓库比较好检索。同时要求学生定期翻阅交流,以便于巩固。我也定期从学生的阅读中寻找作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指导学生对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合理引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修改后引用,总之,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行。
  3.为学生的阅读搭建展示的平台。
  学生埋头苦读,阅读的成果得不到展示,就会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流失。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看了一部优秀的作品,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部精彩的电影时,都有一种与人分享的冲动,渴望畅谈自己的看法,一旦得到别人的认同,则喜不自胜。同样,学生阅读需要交流,也渴望成功的喜悦,希望有一种认同感。但一直以来,学生的写作一直只有一个读者――老师;学生的阅读的成果,只能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无声无息,久而久之,学生怎会有阅读的兴趣?2003年,我给学生结集过一本《小荷诗集》的小册子,没想到此举点燃了许多同学阅读和写作的热情,这是因为我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古人所谓的“红袖添香夜读书”说的实际上就是读书的氛围的问题,但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的苦心经营,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展示,做法可能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结果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你的平台是读书交流会,而他的平台是新闻发布会,抑或你的平台是名著推荐会,或者是人物品评会,等等。
  4.建一座桥梁,把语文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脉脉的书香,潜移默化,很有必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