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潜能生成因探析及转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娅 吴澜波
摘 要: 潜能生是指目前学习还比较困难、文化素质和德育素质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存在学习障碍,文化课成绩较差,有的还伴有行为障碍,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本文旨在探析潜能生产生的原因,对潜能生进行转化,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潜能生 成因探析 转化对策
所谓潜能生是指目前学习还比较困难、文化素质和德育素质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类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存在生源不足的局面。职业院校降低门槛扩大生源的做法,使得整体生源的文化素质和德育素质相对薄弱。学习成绩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的潜能生或后进生在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学生常因自律性差等原因而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教育好这类学生,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其潜能成因,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帮助他们转化,使他们有所进步,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
一、浅析“潜能”
“潜能”,它是内隐的、有望发掘的、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确实存在但又常被人们所忽略的天资(智能、体能),它还表现在宗教观念、情感体验等各方面,但以智能为主。人的潜能具有丰富性、隐藏性、个别差异性、可开发性等特点。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作为个体,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组成方式、发展顺序、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除了某些遗传基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智能不是一种稳固的内在特征,而是身心潜能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潜能并非低能,潜能亦非无能,潜能生能够通过外部作用来将“潜能”转化为“显能”,教育工作者要转化潜能生就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适当和正确地引导矫正,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而让潜能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顺利转化管理。
二、高职院校潜能生成因探析
通过对我院检验药学系违纪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潜能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自身原因三个方面。
1.家庭原因。
潜能生主要受非健康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好文化知识及各类特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上绞尽脑汁,尽心尽力,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抗拒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怀较少或者家庭不和谐,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受家中这方面的环境或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影响,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有些家庭家境优越或者家境困难,使孩子也产生了无所谓自满而随意放纵或者自卑仇富的心态,这些情况下文将加以分析。
2.社会原因。
潜能生往往对真善美、假恶丑缺乏辨识能力,容易颠倒,混淆是非,把好事当成坏事,把坏事当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一些潜能生交友不慎,只相信“朋友”而不听从家人、老师的劝说,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扭曲。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网络垃圾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效应。
3.自身原因。
就我们统计的数据看来,自身原因占了大多数的比例,而且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潜能生的外在表现,我们将潜能生成因的自身因素主要细化了几块,分别是:学习心理;无所谓、不重视的心态及侥幸的心理;心理障碍因素。
3.1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适应。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与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产生一些心理矛盾,经历一些心理冲突。在教育不当或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心理障碍。一般表现为孤独、空虚、抑郁、无助、矛盾、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并可能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否定、自我封闭,造成心浮气躁致使成绩一落千丈,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纪违法,缺乏学习动机而逃避学习甚至厌学,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3.2环境、社会给潜能生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作用。由于有些高职生所学专业,当初并不是自己的选择,是家人从好就业、好收入的设想给予选定的,较少考虑过自己是否有兴趣。他们平时与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交流少,对专业前景多不甚了解,缺乏学习热情。还有些高职生觉得自己学历层次低,就业、学习等相关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因而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加上学校教材的空洞不合实际,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合时宜,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随意性导致方法不当,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表现,都在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往往产生了无所谓、自暴自弃或者侥幸过关的心理。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疾病,更有甚者演化为心理上的障碍。例如:潜能生通常表面上对集体荣誉漠不关心,无所谓。同学们都讨厌、排斥他们,他们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是老师们经常批评、抱怨的对象,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排斥和抗拒甚至不满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毫不在意,而内心却又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这种“表里不一”的矛盾心理特点,他们外表表现得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以上这些都是对潜能生的成因分析,在现实状况下,潜能生问题的产生是很复杂的过程。它是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还潜能生一个健康的状态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三、对潜能生的转化对策
针对潜能生产生的三大原因,对潜能生的转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职院校潜能生在校时间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学校教育必然成为潜能生干预的主要方式,老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1.1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与本人谈话或调查潜能生周围相关人员、问卷、心理测试等方式,尽可能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适时地进行教育疏导。要从情感上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要主动靠拢潜能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消除他们的对抗心理。这样,潜能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潜能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持续性和反复性,只有追本溯源,疏通渠道,对症下药,才可取得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潜能生的人格,引导他们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善于用激励机制去疏导潜能生。我们用激励机制去刺激内外因。绝大多数潜能生对衷心的表扬和赞赏还是持积极回应态度的。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可以进行表扬或表彰,形式不限,奖励条件适中,让潜能生看到希望。同时各项班级活动积极鼓励潜能生参与,从中发现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台作能力,增强他们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1.2潜能生虽然成绩不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也不甘落后,渴望老师能主动帮助他们。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专业课老师要针对学业困难的潜能生,制订计划逐步实施,通过点对点帮教、与同学一起合作助学等形式对他们加强学习指导,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潜能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1.3对潜能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消极被动与不适应状态,通过讲座、咨询、实践等形式,从开发内部潜能、提高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入手,使他们在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少数心理障碍的潜能生,高职院校专兼职的心理老师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干预,不仅要使少数有各种心理异常的潜能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且要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及人生价值得到正确体现。
在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的同时,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时,应由学院专业心理咨询老师采用适当的方式,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或者其他形式的讨论和分析。在这种情境下,大多数学生会很容易消除顾虑,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为潜能生解决心理疑难提供心理帮助;要注重与家庭交流,让家长了解子女教育的正确要求和方法,使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得以延续,效果得以持久。
2.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长构建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1利用家长会的时机,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沟通或者通过专家指导等形式交流有关育子的方法。
2.2组织教师不定期与家长电话短信或者面谈,通过这些形式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家庭状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帮教。
2.3学校和家庭都要提供阵地和机会让潜能生展示在自我发展中的成果,包括各项兴趣爱好,学习上的发现和进步。利用主题班会、墙报、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特别是暂时处于困难状态的学生感受成功和快乐。同时要进一步依托运动会、科技文化月、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体会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坚忍勇敢、不怕困难、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素质。家长要努力适应时代,了解学生所需,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营造平等交流的理性氛围,使得教育阵地更加巩固,效果更加明显。总之,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手抓,使得潜能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明显增强,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细化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网络环境,大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打破“潜规则”,规范制度,构建法制社会、和谐社会,营造适应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四、结语
潜能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过程。但是,潜能生往往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极易反复无常。因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以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去应对潜能生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此外,教师应该理性地帮助他们设置阶段性的目标,目标的设置应既有激励性,又有可能性,不能过高过低,正确对待他们取得的每一分进步。在对潜能生的教育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一些潜能生“旧病复发”;二是他们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对此,我们应以极度的耐心、恒心和宽容之心去担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一是要认真观察,及时抓住潜能生反复的苗头,力争将反复消灭于萌芽状态:二是要查找原因,调整对策,寻求转化潜能生的最佳角度与契机。应用教育者无私奉献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到潜能生的教育中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