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后喻文化视角解读师幼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后喻文化也称“青年文化”,这是年轻一代将知识传递给它们前辈的一个过程。在后喻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儿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幼关系遭到了挑战。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是与幼儿共同活动的探索者;幼儿教师是虚心的“学习者”;幼儿教师是幼儿平等对话的伙伴。
  关键词:后喻文化;新型;师幼关系
  
  一、后喻文化的提出
  
  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在其《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
  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1]她把后喻文化称之为“青年文化”,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后喻文化是一种不折不扣地“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祖辈、父辈。后喻文化理论基于二次大战以来迅猛的的科技革命和社会变迁。科技革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年轻一代在开放的环境下长大,其获得知识的能力强,信息占有量大。社会文化变化加剧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影响,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规则,年长者受自身旧有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相反年轻一代头脑灵活,对新鲜事务的敏感性和吸收性强,能够以他们理解的方式对最新发展现象做出反应,并以先进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时尚潮流来影响成年人。
  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代前,年长者的经验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传喻的价值,人类已经将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泡在身后,开始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里。
  [2]米德把年轻人的反叛归结于老一代人的落伍之上,她认为真正的交流是对话,对话双方是平等的,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即后喻方式),决定了在这场对话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在一代。在儿童成为主宰的后喻文化里,传统的师幼关系受到了挑战,建立对话型、学习型的师幼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后喻文化对传统师幼关系的挑战
  
  前喻文化的时代特征和传喻方式决定了长者掌握大量信息,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长者成为年轻一代的行为楷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知识唯一传授者的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 传统的师幼关系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幼关系被看作是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是主体,幼儿是客体。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师幼关系中,教师是师幼交往过程中的控制者,是教学的话语者,是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者,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施动者,是活动的主体,幼儿是仿效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方法上,教师是“传声筒”负责把前任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幼儿是装知识的“容器”。幼儿的主体性被忽略,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闲置的旁观者和无奈的模仿者。
  (二) 传统师幼关系面临的挑战
  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师幼关系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在以后工业社会为基础的后喻文化时代,社会变革猛烈,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人民不可能获得一劳永逸的知识,幼儿教师传授给儿童的知识难免失去了其重要的价值,“学会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特征,交给儿童学习的能力,比交给儿童知识更重要。再者,这个时代社会文化变化加剧再加上文化多元化得的影响,新事务和新规则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头脑灵活,对新鲜事务的敏感性和吸收性强,知识占有量大。在这种环境下,幼儿教师难免会有问题向幼儿学习,幼儿教师应该摆脱权威者的角色虚心向幼儿学习。在后喻文化中,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彰显,新型的主体间性得以形成。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的平等、双向互动、主动对话和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幼儿教师应该把幼儿看做独立的个体,师幼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把教学活动看成师幼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建立对话与理解型的师幼关系,师幼双方都有对话的权力和能力,都是作为完整的人的对话,互相敞开和接纳,积极参与对方
  的思想而扩展眼界。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对于主客体的师幼关系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创举。
  
  三、后喻文化对师幼关系的启示
  
  后喻文化的时代特征使得儿童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他们在网络文化的哺乳下,在后现代主义的滋润下,开始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面对信息占有量逐渐增大的幼儿,面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后喻文化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所以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网络化时代幼儿成长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让幼儿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以自己的原有经验建构对新知识的认识。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注重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正如《学会生存》里面所说:“教师的职责应该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它更多的智能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3]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也并不是完全否认幼儿教师的作用,毕竟幼儿缺乏足够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表面阶段,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适时地给与支持,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深入下去。
  (二)幼儿教师是幼儿共同活动的探索者
  后喻文化强调教师与幼儿互动关系,强调师幼共同发展和成长。随着生成性课程、主题课程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中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幼儿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教师不再主导课堂话语权,而成为与幼儿共同活动的探索者。面对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物产生,幼儿教师不可能了解那麽多的知识,所以他们无法像以前一样提出一个真理性的认识让幼儿死记硬背,或者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幼儿教师必须和幼儿一起在学习和活动的参与中,探求新知识,新文化。由单一的传授者到共同的探索者的转变这是师幼关系的一大改变。共同探索是使得幼儿教师和幼儿处在民主平等的地位,这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师幼关系中的地位,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幼儿,和他们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幼儿教师是虚心的“学习者”
  后喻文化的到来,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没有人可以获得一劳永逸的知识。幼儿教师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成为虚心的终身学习者。现代社会是个学习型社会,人们需要终身社会化。在这样一个急速变迁的社会,知识更新频率快,任何一名教师其在职前所学到的知识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面前显得如同沧海一粟,许多幼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幼儿服务,更好的引导幼儿的发展。另外,现代信息网络使得这一代的儿童在一种开放型的环境下长大,大众传媒无孔不入,他们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课外阅读和同辈群体的沟通交流等途径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在儿童时代拥有许多父母和教师不了解的知识,特别是在计算机的操作使用飞、等方面。幼儿教师要放下权威,虚心向幼儿学习,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四)幼儿教师是幼儿平等的对话伙伴
  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年轻的一代即将成为文化的主导,教师不可能时时处处保证给与正确的指导。师幼交往的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它应该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两个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在后喻文化里,幼儿教师必须真正把幼儿当作“对话”的伙伴,真诚的作幼儿的“对话”伙伴。人只有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彼此的理解。我们这里所指的对话,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而是一种交流和共享,是师幼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教师应更多的成为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通过对话,师幼双方可以相互学习。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许多教益,师幼双方在这种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2]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吴采红.从后喻文化管窥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2006(7)
  [4]唐德俊,阳德华。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
  [5]徐莉炜.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
  [6]何媛.三喻文化与学前课程[J].早期教育,2005(6)
  [7]何爱霞.“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
  [8]王丽君.从文化反哺看现代父母角色的变迁[J].河南教育,200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2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