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和就业前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政府于1999年5月做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它实际上也反映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需求。过去我省产业结构存在许多弊端,诸如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等,这些都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浙江尽管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资源瓶颈约束,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的重点已放在加大行业科技含量,如将生物技术大量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中、发展新兴的高科技……这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的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深入变化。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
  
  综观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已对大学生就业关系和就业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入世”为契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变革、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整个就业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对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及就业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1.浙江省宏观社会形势分析评估
  2008年,全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继续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经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16亿元,分别增长3.9%、9.4%和11.8%。人均GDP为42214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城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基本完成年初预定目标。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
  2.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新农村建设是浙江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此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近来,浙江新农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睐“村官”,就是社会制度变革的真实写照。各地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统筹规划和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兼顾农民生产生活、游客旅游休闲的双重需求和产业发展、生态优化、文化传承的多种要求。农村社会公共产品逐渐丰富。同样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社会就业保障与救助体系逐渐完善
  社会就业保障与救助体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5000美元,已有条件构建起一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特别是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保障了广大就业者的利益。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权益受到重视。
  4.社会建设与就业管理得到加强
  社会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四位一体,成为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关系建设中,主要是调整改善就业与市场、社会、公民的关系,以规制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关系。坚决纠正在就业工作当中所发生的损害大学生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经常化和规范化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涌现一大批群众自发成立、自娱自乐、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社区就业组织,这些组织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文化、医疗等多方面服务。社会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
  
  1.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将呈现一种复线型的多元发展的格局,即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都是立足于浙江省乃至中国的资源结构的优势条件,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发展方向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技术密集、劳动知识密集产业演化和升级。浙江仍将维持大量的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其在第二产业中的份额将不断缩小。
  2.浙江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部门转移到了第二产业部门,但是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的相对变化较为缓慢。八九十年代,浙江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业。这种状况延续至今,纺织、机械(包括电机)和化工这三大工业部门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
  对于浙江产业结构的演化方向我们认为,由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国际、国内分工结构的变化,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将呈现一种复线型的多元发展的格局,即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特点都是立足于浙江省乃至中国的资源结构的优势条件,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发展方向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技术密集、劳动知识密集产业演化和升级。浙江仍将维持大量的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其在第二产业中的份额将不断缩小。
  根据这一判断,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将电子设备、服装、医药以及电机产业、IT产业、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等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适宜的。这类人才的需求将在今后几年达到峰值。
  3.多元化、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特征
  多元化是指产业发展的形态是呈多元状态,其基础是充分利用多层次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在相同的时期,在相同或互相关联的产业群内,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这是由浙江的发展资源结构所决定的。21世纪前期浙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特征除了多元化之外,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化是另外两个特征,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浙江应该在国际、国内的产业分工结构中定位自己的主导产业,这就是国际化的意义。浙江没有必要去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甚至没有必要去追求建立完整的产品生产的流程体系,而应积极地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链中寻求适合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产业。
  
  三、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形势
  
  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市场需求力相对旺盛,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不足。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东部就业空间的紧缩。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而对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一个大学生就业,往往能帮助一家人脱贫。就目前统计数据看,2009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略底于去年同期,预计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体可望与去年持平。
  
  四、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前景
  
  1.全省就业形势的总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面临就业困境的还有近年迅速增加的失地失业农民,亟需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不容忽视。国际贸易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2.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需求指数
  《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金融证券行业的人才数量需求位列29位。而需求旺盛的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行业在“毕业生愿意从事的行业”排名中分列15和24位,愿意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列19位,愿意在保险业工作的学生仅有721人,列倒数第三。最末两位是农渔林业和采掘冶炼业。
  3.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省就业结构的变化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关系密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省所有制结构迅速朝非国有化方向调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多种经济成分迅猛出现。传统正规部门就业比重急剧下降。城镇非正规部门(指私营企业、集体从业者)就业比重在三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就业的人数对城镇新就业者去向进行的调查表明,1985年新增的814万就业人口中,只有14%的人选择非公有制单位,到了1997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中有50%的人选择了非公有制单位。非正规就业正成为我省就业的主渠道。
  4.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目前,传统的就业领域对大学生的吸纳力降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化的过程中,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淘汰了大量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新增加的资本投资主要用于工业化,对就业增长作用相当有限;新兴正规部门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滞后发展,不仅无法充分吸纳从传统正规部门流出的劳动力,而且在短期内还难以吸纳所有大学生。本着效率最大化、服务最优化的原则,政府机构进行人员精简,机构容纳正规就业人员的能力已近“临界值”。
  高校的扩招使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矛盾进一步加剧。据测算,我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18~21岁)的高峰期为2006~2010年,目前毛入学率已达38%。在单一的正规就业模式难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必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的生长点。
  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当地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工作,或承包当地的农业经济、科技项目,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创办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农村经济专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创办其他企业以及自主创业等,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给予政策或其他方面的支持。
  
  五、预测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随着中国国际化交流的增加,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以及创意产业的兴起,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虽然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这一部分专业学生的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3.自主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选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毕业生纷纷转变观念,选择自主创业(例如开网店等)。国家及省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配套措施来支持大学生创业。例如: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可申请小额创业和担保贷款等措施。
  4.1000元月薪已不再成为毕业生求职底线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据调查显示,46%的应届毕业生投票表示1000元已不再是求职底线,与此同时70%以上企业认为2008年的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而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5.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长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增加4万亿投资等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等,大学生毕业走向和就业趋势将更加呈现出多样化和自主化。
  
  六、结论
  
  21世纪初,社会变革不断加快,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稍有变化,就将对就业环境与就业前景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省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上至教育部、教育厅,下至各高校就业工作指导部门都明确了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暨高校毕业生比2008年增加的基础上,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 同时据发改委官方网站消息,2008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供给总量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
  
  参考文献
  [1]万斌, 杨建华.浙江蓝皮书――2008年浙江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出版社 2008,1.
  [2]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预测报告.中国毕业生网.
  [3]国家发改委.2008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4]2008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前程无忧网.
  [5]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30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