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正确引导;就业观
  
  “就业乃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又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办学模式、市场体制,社会用人环境以及就业体制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就业难”问题已成为长期困扰着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一块顽疾。而正当社会各界正为医治这块顽疾做着不懈努力时,2008年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大公司开始大幅度降薪裁员,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招聘需求大幅度降低,这无啻于给我国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据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86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2009年610多万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寻找工作,比上年增加52万,此外,截至2008年,150万已毕业而尚未工作的大学生也加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1]。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诸如大学生的就业观如何,存在哪些误区,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问题就成为每位高校教师理应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选择某一职业时的一种观念、态度、认识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2]。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及享乐观等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面对就业的寒冬,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1 积极应对型。尽管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绝大部分大学生仍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降低求职期望,迎刃而上,顺应变化,寻找机会,把握命运的脉搏。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虽然屡遭挫折,但都能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理性看待问题。有些大学生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再高姿态,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西部或农村基层工作;有的大学生则是白手起家,自主创业;而绝大部分大学生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期望,量体裁衣,对号入座,找到满意的工作。
  1.2 骑驴找马型。所谓的“骑驴找马型”指的是先就业再择业。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现实,近半数的大学生持这种态度。这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就业观,事实上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大学生眼高手低经验技术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也有可能是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偏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要求;还有就是供求双方都对彼此不甚了解等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并非易事,而大学生一旦毕业了就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果迟疑挑选不肯就业,势必为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以骑驴找马的方式作为缓兵之计成为不少人的理想选择。
  1.3 逃避型。当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为工作劳顿奔波时,有一部分大学生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避开就业高峰,权衡利弊之后,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准备继续升学。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了考研热,2009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高到168万,是五年前的三倍,创下了新中国60年之最,也创下了世界之最。客观地说,高校进一步扩大招收研究生,让一部分人继续留在校园里,确实可以缓解当下的就业形势,但这无疑又为三年后这些学生的就业再度埋下了隐患。
  1.4 依赖型。这种类型的表现形式颇多。最典型是许多大学生都患有“城市依赖症”,这类大学生是“宁在城市苦熬,也不到农村领薪”。他们宁愿在城里“零工资就业”,被动考研,与民工竞争岗位,也不愿到为他们提供丰厚待遇的乡下工作。所以造就了一方面城市人才供过于求,学历贬值;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匮乏,求贤若渴的反差局面。还有一种依赖型主要是针对女大学生而言,求职之际,一部分女大学生并非忙于应聘,而是忙于企求通过相亲后结婚,可以找份好工作或者宁愿做个全职太太。此外,企图依靠家庭资本和学校资本寻找工作的就业倾向在大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
  
  2.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仍存在一些误区,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精英化就业观念。从上世纪末高校开始扩招以后,高等教育就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稀有资源”,但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滞在原来的基点上,对自身的定位仍然很高,所以一味追求高薪高福利和良好的地域条件,最终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
  2.2 “终身一次就业观念”。不少大学生由于受了上一代人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第一次选择的职业即终身的职业,然而时代发展的要求已使这种思想不合时宜。一步到位从事理想职业,在当前的形势下显然并不现实。
  2.3 重就业,轻创业的思想。传统“被选择”的就业观造就了大学生“等,靠,要”的思维定势,而缺乏自主意识创业意识,时代的发展使他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2.4 铁饭碗观念。金融危机不仅造成经济的衰退更引发了“铁饭碗”思想的回潮。许多大学生目睹了金融风暴袭击下企业生命的脆弱性,便希望通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方式获得由财政支持的岗位以保终身无忧。
  
  3.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发展市场经济,适应国家就业政策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每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人的就业观是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表现出理想化,功利化,狭窄化,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因此,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还应该培养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诚信意识;鼓励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目标,增强就业信心;帮助他们增强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3.2 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就业难问题日愈严重,金融风暴的袭击更使形势进一步恶化。事实上,就业之难就难在就业观念上和思维方式上。因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因此应该引导大学生顺应变化,转变不合时宜的传统就业观:转变盲目攀高的观念,树立务实的择业观;转变“被选择”的观念,树立自主就业观;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动态的就业观;转变“专业对口”的观念,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转变被动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观。
  3.3 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自主创业是特殊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新期望和新要求。面对僧多粥少的境况,自主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2009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761名2009届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进行了实名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成为这届大学生的首选,21.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比2008年上升了15.3个百分点。这是个可喜的变化,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已有从被动就业逐渐向自主创业转变的趋势。因此,应该因势利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加强对自主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对那些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褒奖;积极关注对自主创业的研究,使自主创业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使他们确实感到自主创业不仅仅是个梦想。
  3.4 开展各种以就业为主题的活动。在学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就业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开展类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高校毕业生就业论坛”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组织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大赛,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类似求职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求职过程,从而提高求职技巧和心理素质;聘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讲述奋斗历程,传授成功经验,从而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建立就业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排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困惑及一切负面情绪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
  3.5 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当仁不让的责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外,还应该能准确把握社会及市场就业形势和信息;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自身也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意识;培养自己大胆,创新精神,为大学生就业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深入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心理学知识,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确保与大学生交流渠道的畅通;培养应变能力,能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总之,正确树立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能实现,但只要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及高校教师、大学生各自的优势,攻坚克难,各方协作形成合力,相信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5):19.
  [2]傅新华.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J].教育探索,2009,(7):147.
  
  作者简介:李思熳(1981―),女,云南昆明人,助教,学士,现供职于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30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