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玉芳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就是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转变师生的教法和学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心技术 整个 学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有目共睹,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信息量大、手段的直观形象、查资料方便与快捷能等,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理性的反思,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以供与同行共同商榷。
关键在“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而不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简单相加。比如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是教学的目的;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载体,所以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紧紧围绕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和改善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把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和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如果让信息技术唱了主角,把课程目标冷落一旁,就是本末倒置,与整合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了。
有一节语文课,小学语文第十册《鸟的天堂》,这是巴金的文章。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美来体会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让学生感悟文章动态、静态的美。在这堂课上,老师运用了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展示了大榕树的美,学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知识,老师还设计了画榕树的环节,忙了半节课却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黑板上连课题也没写,板书也是课件展示,范读课文也用课件代替,这样忽视了身边资源(黑板、老师)的利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能亲自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效果肯定会好一些,显然这节课少了语文课本身具有的特点。
恰如其“分”。分就是度。计算机是魅力无穷的多媒体,集图、文、音、像等功能于一体,为当今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首选的“好帮手”,但效果好,并不等于应该“每课必有”,“多多益善”。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同,各自的重点、难点、疑点不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应不同。如果技术手段过于耀眼、过于炫目,必然会增加课程容量,冲淡中心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课程知识的吸收,所谓“过犹不及”,在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好度,即内容适当、恰如其分。信息要适度,内容要有代表性,资料与教材内容相统一,要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并留足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要在不适合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中为使用而使用,也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造成杂乱无章,牵强附会,主次失当的现象。
重在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就是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问题,设置情景,并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因此教师要重视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回馈,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
总之,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起来,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好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反对形式,讲究实效,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应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