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尝试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分析,阐明了科技示范园区对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并提出了科技示范园今后的建设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3-0143-0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为例,农业科技园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的平台,是农业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历程
  
  基本概况 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位于江苏丘陵腹她句容市边城镇,距南京国际机场不足40km。距宁沪高速句容出口1km,交通便捷。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3000亩,辐射面积1万余亩。园区建设始终坚持经济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的统一。重点发展林业苗木、应时鲜果、特色蔬菜、畜牧养殖、有机茶等农业主导产业。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不仅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也是江苏丘陵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农村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发展历程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始建于2003年10月,历经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由一个校级实训基地初步发展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由单一的校级投资为主体演变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联合投资开发:由最初的校办企业进园发展为多行业、多企业进园。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发展建设。
  
  主要成效
  
  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省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多方合作的成功典型。示范园在原句容地方政府所辖的赵庄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政府无偿划拨林地800多亩,并流转农民土地500多亩。作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生产基地、科研成果展示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全国农业种业50强中江种业公司、国家园林绿化二级资质绿苑实业公司、南京青龙山生态公司等5家企业进驻园区。以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运作模式,建立无土草毯、彩叶苗木、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等产业化基地近1万亩。建设有国家小梅山猪保种繁育中心、江苏省室内绿化与装饰植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5个,园区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培养基地。示范园的建成为高校、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必须用现代工业化设备装备农业。走工厂化农业、设施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之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科技示范园已制定省级以上农业标准4项、市级农业标准9项。以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带动广大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统一供苗(种、精)、统一供应饲料(肥料)、统一种植(养殖)的“三统一”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小梅山猪养殖场被列为国家生猪健康养殖小区,茶场被列为省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区,彩叶苗木繁育基地被列为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草莓、葡萄被评为省级标准化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把引进先进技术作为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大力引进优良农牧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引进了红叶石楠、空气凤梨等园林绿化新品种300多种,脱毒马铃薯、草莓、葡萄、水蜜桃、日本稻等50多个新品种,日本茶园防霜扇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等先进技术20多项。以“公司+基地”、“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协会)”等模式,加大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五年来,园区累积建立苗木草坪生产基地3万多亩。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饲养波尔羊、小梅山猪、四季鹅等10万多头(只)。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l万多户农民科技致富。产生经济效益3亿多。
  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
  示范园始终把科技创新置于发展的首要地位,重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提倡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园区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苏优22”、“协优728”、“Ⅱ优728”杂交水稻,“中江玉2号”、“江玉403”杂交玉米,“苏棉2186”棉花,“春红玉”、“中江蜜龙”西瓜等15个品种;“无土草毯”等专利技术16项。科技示范园已投资1.2亿元,科技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具备了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农业部948计划、中日农业国际合作、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省市级项目50多项,已成为省农林业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技能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撑。学院教师中有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江苏省名师”称号,12人被列为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通过下基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基地的规划一、生产与管理,学生的策划、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达98%以上,处于同类高职院校的榜首。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深受社会欢迎。
  科普教育的阵地示范园坚持高效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与科普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原有林果茶场的功能和内涵,展示动植物种质资源和农耕文化,以循环发展理念构造农牧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组合。畜禽粪便经沼气处理为设施农业提供热源,同时解决了旅游业的餐饮气源;沼渣、沼液作为肥源发展有机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被制成堆肥和苗木基质,实现科技示范园的资源循环利用。结合园林专业建设需要,在示范园布置微缩景观、景点,丰富园区观光旅游资源。在2006年示范园被列为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南京、镇江两市中小学生重要的农耕文化、科普实践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5000多人次。学生通过参加鲜果采摘、垂钓、茶叶采摘与加工等农事活动,了解自然、接近自然。
  
  建设经验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规划先行。园区规划强调“高效、科技、外向、生态”,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准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引进、示范、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为重点,以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辐射带动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性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显“引进消化、技术创新、产业化开发、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
  政府扶持,机制创新 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不仅注入大量资金,还在土地流转、税收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示范园获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经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助5500多万元。2007年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资金1.2亿元(含地方配套)。园区基础条件建设资金累积已超过5000多万元。在管理运行方面,园区不断创新机制,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外工作,区内研发中心和企业实体实施独立核算与运行,突出行业特色,加快技术创新力度。
  多元投入,利益联动科技示范园在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和项目支持的同时,采用政府投入为引导,农业招商、良种繁育、出口创汇、民间资本参与、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各方资本投入机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等模式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商标,形成价格联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与指导。与农民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农民致富。
  强化宣传。服务地方科技示范园对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效成效突出,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理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园区进行了宣传报道。先后有3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来园区视察、调研。
  
  发展思路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机制创新。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科技人户工程”、“致富工程”等。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和科技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创业、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为农业科技进步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教师科研的平台、学生实训的工厂、成果转化的基地、农民致富的窗口”。逐步实施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标准化生产。实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农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农业科技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的“硅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