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少华

  摘要:针对我院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了我院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影响他们第二语言习得的种种心理因素,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消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不良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第二语言习得 心理因素
  
  一、研究背景:我院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1.学生层次复杂,大班教学费时低效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各种各样的生源进入高校,就我院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源于边远地区,有的地区或学校缺乏外语师资或外语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导致学生外语基础较差;有的学生本身对外语学习不够重视,高考全靠其他科目的提分;有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来大学只是混日子而已,本专业课程都懒得学,更别说外语了,这一小部分学生早已对英语丧失兴趣。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许多,这些主客观因素都造成我院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大学英语通用教材,所以大学生课程起点与他们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另外,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大班、不分级授课模式,教师的备课、上课不可能兼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无形中导致好学生经常“吃不饱”,差学生经常“消化不良”,最终导致他们“疾病丛生”。这样的授课方式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教学与指导,尤其是不够重视个别差异,那么,不仅两头的学生不能兼顾,而且教师也教得费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
  我院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其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其成绩的自然分层---每个班都存在差学生和好学生英语成绩相差几十分的现象,两极分化现象相当严重。在一个存在严重差异的教学班里,教师若按统一的教法、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无疑会存在很多弊端。如果针对优生提高教学的要求,难免会置那些中下等学生于不顾,使“教学面对全体”成为空话。若以中等生为标准,则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情况,同样亏了两头。如果一味地为了照顾差生,降低教学要求,只授以简单浅显的内容,这势必会使好生和中等生受到压抑,不利于我们培养一些突出学生。总之,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硬性实施“一刀切”的教学,其结果只会照顾了少数,丢了多数。要扭转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实施分层教学,全面兼顾。
  3.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加一只粉笔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我院英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语法的讲授、课文的分析、读写的强化,而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是预料之中的事。
  二、研究理论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外语教师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也不论使用何种教材,总有一部分学生进步很快,最后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也总有一部分学生进步很慢甚至半途而废,以致最终学不好外语。因此,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和教材都是外部因素,外语最终是否能学好,还要看学生这个内部因素究竟起了多少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这个内部因素就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这里所说的心理因素即学习动机。动机指成事的愿望。Gardner(1985)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包括四个方面:(1)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2)学习中做出的努力;(3)实现目标的愿望;(4)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其中,目标不容易测量,所以往往测量学习愿望的强度和对语言采取的态度。Brown(1981)则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动机:(1)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指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境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随环境变化的动机,如在自然习得的情况下(无人教授)学习者的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动机;(3)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对具体学习任务的动机,随任务不同而变化。
  对动机的研究贡献最大的两位学者Gardner和Lambert.他们设计了多种问卷,进行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最后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两种: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所谓融入,是学习者对目标社团有所了解或者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所谓工具型,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等。部分研究者认为,融入动机一般形成较早,在很长时间内不易有明显变化,似乎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所以,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学习成绩要远远好于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
  三、具体做法
  为了证实上述两位学者对于动机的划分,我特意对我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外语学习中属工具型动机者要远远多于融入型动机者,而后者恰好就是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平时学习很努力,踏实上课总是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与之相比,前者学习外语较被动,总是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有的甚至不能督促自己来上课,即使来了也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师的良言相劝恰似耳旁风,交了学费却不是在宿舍睡大觉便是整日整夜在网吧泡着,对于自己的成绩无动于衷,来到大学抱着“平时混,考试抄”的态度,对于外语这样的“头疼课”更是如此。因此,诊治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心理问题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主要尝试了如下做法:
  1.注意抓好大学生外语课的入门教育
  每遇新生,第一周先不急于讲授新内容,而是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使学生在学习《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中,进一步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和意义,让其懂得外语是国际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好语言工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了解世界,更迅速地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端正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诱发其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帮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确定高的目标是将社会和教育的外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教师可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听学生的self-introduction,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确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具体目标。比如,以争取在两年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学生可依此订出每学期的阶段目标。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分配精力,分析达标,确定目标,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远景性动机。具体目标切实可行,使之不失成功的机会,使具有远景性动机的学习行为,能在具体情况中为一系列近景性学习动机所激励。我还用许多实例说明外语并不难学,以增强学生学好外语的信心。
  2.抓好每一节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过程。另外,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接近《大纲》要求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不去,就会给上下一个台阶增加难度。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出色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只有当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才能正确处理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自然而又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和提高,学生节节有收获,在心理上就有了满足感,相应地学生学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

  3.随时观察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帮其消除心理障碍
  学英语主要涉及到三个范畴:即知识范畴、技能范畴和技巧范畴。属于知识(knowledge)范畴的有词汇知识、语音及语法知识、篇章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属于技能(skill)范畴的有听、说、读、写技能;属于技巧(technique)范畴的有学习技巧、考试技巧。这十个方面犹如十个轮子,承载着一辆英语学习的大卡车。属于知识范畴的四个轮子是“承重轮”,属于技能范畴的四个轮子是“驱动轮”,属于技巧范畴的两个轮子是“引导轮”。既然是一辆十轮大卡车,卡车前行就必须有动力。如果内部没有动力,只靠父母在后面推,老师在前面拉,这辆大卡车便走不动,走不远,甚至会锈死。要想使这辆大卡车快速飞奔,必须需要三种燃料和两种润滑油。我们这辆大车需要三种燃料就是热情和(enthusiasm)、激情(passion)和爱情(love)、两种润滑油就是决心(determination)加毅力(perseverance)。学习英语是一个长距离的汽车拉力赛,走的又是上坡路,因此必须要有很强的内驱力:起码对学习英语要有热情,要是能够“燃烧激情”更好,最理想的是:在一段时间(一年到两年)内,对英语产生“朝思慕想”的强烈爱慕之情。当然,仅有燃料并不能把英语学好,还应有润滑油时不时地“润滑”汽车的各个部件。而我们的有些学生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又缺乏润滑油。他们学英语的热度只是随情绪而定,稍遇一点挫折便停步不前,灰心丧气,甚至不惜放弃。他们缺乏的正是那种持之以恒、孜孜追求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很是急功近利。要知道“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吃不得苦中苦,怎为人上人?”。面对这种情况,我都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并端正其学习外语的思想,及时扫清其学习外语的心理难题,这就为后来的进一步学习铺平了道路。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学习任何东西,如果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什么高难科目都会迎刃而解,第二语言习得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Horwitz,E,K,M.Horwitz,and J.Cope."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2]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Gard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mold.1985.
  [4]刘润清.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因素.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外语教学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