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庆文
摘要: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字: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 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正是这种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不懈的追求,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艺术,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所创设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并且还应注意语言表述,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要留有悬念。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看到成果,精神上得到满足。
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
一、实验设疑
实验显示的现象明晰、易见,能充分说明问题。利用实验结果“设疑”,增加问题的“悬念”,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演示实验:板上有两个不同的电源ε1和ε2,如上图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分别扳到位置1和位置2时,小灯泡分别与电源ε1和ε2组成闭合电路。演示时,先用电压表分别测得两个电源的电动势ε1=3v,ε2=9V,相差较大,把开关扳到位置1,让灯泡L与电源ε1相接,观察灯泡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如果老师把开关扳到位置2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灯泡会烧毁,另一部分认为不可能烧毁,但亮度会亮得多。可是最终实验演示的结果是灯泡的亮度不如与电源ε1相接时亮。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矛盾来巧设悬念――“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强烈要求知道如何解释。这时马上引入,要圆满解释这一现象就得用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使得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面向全体学生,太难和太易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思维的闸门就不能打开。
二、借助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教学。有些物理现象抽象,如摩擦力的产生、变化过程,波的形成过程,气体压强的产生过程等,但是通过模拟物理现象,可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激起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在物理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播放录像片段来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力偶”一节的教学中,只靠教师应用语言直叙,学生的兴趣肯定不高,教师若精心组织一段录像片段:钳工用铰刀铰孔时,用一只手,铰刀能够转动,但是铰刀被折断,用两只手时,铰刀很快把孔铰好,而且铰刀完好无损。学生观看对比录像后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用一只手,铰刀会被折断,而两只手时,铰刀完好无损?此时教师进入新课,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如“力的分解”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平铺直叙讲解,学生毫无兴趣,教师若能精心组织一段录像片段:一辆小汽车陷入道路旁的泥潭中,乘客用尽全力小车仍然拉不出来,这时有个乘客借助一条绳子和路旁的一棵树就单个人把小车拉出泥潭。对比录像片让学生观看,当学生正入迷时,教师提出问题:难道这个乘客是个大力士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他的力量从何而来?接着开始力的分解教学,从而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新情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在物理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而只讲一些空洞的理论,那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置,提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实际应用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都能够转化为中学课堂上的物理问题,但其中确有相当多的现象可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如: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是否因为甲队的拉力大于乙队的拉力呢?学生绝大多数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教师则予以否定,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产生问题情境。又如:在学完“远距离送电”这一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变电所,请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变电所的电路结构,变电所的输电功率等。通过这种形式,物理教学的空间得到拓展,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再者,可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形式多样的讲座。如: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与人造卫星后,可以开设“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必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献身科学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还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某顾客想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出某商场内扶梯的级数,该顾客的实验步骤是这样的:他先沿开动的自动扶梯(扶梯上行)口上楼,数得共走了16级;然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相对于扶梯)沿开动的扶梯(扶梯仍上行)走下楼,数得共走了48级。据此他便计算出了该扶梯的级数。他是如何计算的,请你写出他的计算过程,并得出自动扶梯的级数。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有效地缩小物理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到物理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自然就会激发他们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而当他们成功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后。就会进一步感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这样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首先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饱满情绪上,鼓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难。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现象,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的交往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有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