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休闲体育的理论基础,休闲体育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概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院校休闲体育现状与发展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进程之中,与新形势相适应的诸多价值观念尤其是运动行为和体育观念悄然萌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观念伴随着一大批原本不属于体育领域的活动如旅游、极限运动、塑身等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健身、益智的手段,显示出追求全面健康的趋势。这种背景下,体育教育应该如何改革以应对社会的要求,已经被提上了历史日程。
  
  1.休闲体育概述
  
  休闲体育是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练习,寻求身心放松、获得"畅"等最佳情感心理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和完善自我等为目的的以体育为主要手段和内容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或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具有自由性、个性、情感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除了具有一般的健身功能外,更主要的在于使人的身心状态得到较好的调节和改善以及获得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休闲体育教育必要性的分析
  
  2.1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进入"现代文明病"的高发期,提高健康水平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体育运动在其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人们积极的休息方法,更体现了公众乐观进取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代表运动化生活方式的休闲体育将使人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挑战。由此可见,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更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活动服务的新趋势,竞技性和娱乐性成为体育新的营养源,健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课程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学校体育加强休闲体育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休闲活动,实为休闲与体育齐同发展的双赢之道。而休闲体育的推广无疑需要体育教师首先具备这方面的意识、观念和相关能力,这就对体育院系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日益棘手,只盯在体育教师行业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对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体育教师以外的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需求的旺盛和原有出路的狭窄为休闲体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2.3教育功能的发展要求
  教育的文化发展功能决定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教育相结合。而高校既有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条件,也有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这决定了大学阶段是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最佳阶段。
  2.4社会对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
  体育专业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根据国外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我国体育专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中必须增设休闲体育方向,以培养休闲体育专门人才。
  
  3.休闲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的休闲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当时的休闲体育包括舞蹈、击剑、角抵、蹴鞠和养生术等。到孔子确立了"六经"和"六艺"为教育课程,其中很多内容就是今天所理解的休闲体育。后来,虽然封建教义导致了鄙视娱乐的观念的流行,但农业社会的人们,生活以农时为准。于是,过年舞狮舞龙、清明踏春、端午节龙舟、重阳登高等得到了大力发展,为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民间的基础。
  其次,作为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在"有钱"与"有闲"方面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一方面,从"有闲"方面看,整体上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年达到了114天,实现了西方国家用了近100余年的时间才达到的境地。这一国家行为表明了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背景中。另一方面,从"有钱"方面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人均GDP将从目前低水平小康社会的800美元增至3000美元。同时,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服务性产业将占到越来越多的比例,内需的扩大也就相应增加了休闲体育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人的多方面发展自我的欲求越来越强烈,人们的追求开始向着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休闲需求也因而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北京奥运会召开后以后,人们的休闲体育健身意识和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终身体育理论得到的普遍认同,使得人们对体育作用于健康和丰富闲暇生活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
  
  4.我国体育学院体育休闲教育现状与问题
  
  4.1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
  调查显示,国内体育院系中,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相继开设相关课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健身、休闲、体育娱乐领域的人才。
  4.2存在问题
  4.2.1休闲体育课程建设理念不清晰,课程建设有所迷茫
  休闲体育课程方面尽管也提出了很多理念,诸如人本性、开放性、综合性、人文化等,但很不明晰,理念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迷茫。
  4.2.2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薄弱
  近年来,虽然有少数高校在此方面有所研究,但目标分散,力量不集中,研究缺乏力度,主要表现为:a对基本理论研究多,对应用研究少。b就课程论课程,与相关学科联系少。c借鉴引进多,吸收转化少。
  4.2.3课程设计模式单调,缺乏系统指导
  从休闲体育课程开发模式来看,多年来我国基本沿袭一种学科中心的设计模式,即课程内容基本是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课程结构是以分科为主。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通常采用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及实践与经验受到了忽视。
  
  5.建议
  
  休闲体育教育在国内尚属于新生教育领域,多就体育院系原有众多项目和学科分流而设,所以发展途径与方向大多遵循前例,少有变革,没有能够形成特有的风格。课程设计应由单纯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拓展到多元性的休闲体育教育领域,涵盖休闲生活的整体层面,以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
  与此相对应,休闲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为:使学生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个人需要的指导、休闲的理论研究、新运动方式的创造等,锻炼他们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使之在其后的从业中可以不断提高,为成为体育健身、休闲和娱乐领域的人才主要包括休闲运动指导与推广人员、经营与管理人员、研究与规划人员等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徐佶.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兴起背景[J].广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
  [3]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4]曲小锋.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3)
  [5]田雨普,扬印川.21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3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