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工作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高职毕业生正确价值观、择业观的形成,也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顺利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对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建议,以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率 探析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13万人,高职高专类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今后几年毕业生人数将会继续增长,远远超过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的增加。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职毕业生而言,加强就业工作,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1.就业指导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都已开始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整体来看就业指导机构尚不够完善,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但却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成为一种摆设,院系分级管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尚未普遍建立并有效运转,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人员较少,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常规工作,局限于整理信息、阐释政策和简单的技巧指导,根本无暇深入研究就业指导工作,这就很难开拓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也无法开展个性化服务,这些现象已成为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
  2.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举办讲座、现场招聘和提供信息方面的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也仅仅是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忽视对毕业生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的指导,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着力较少,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量化的标准,和现实的社会需要脱节,有效的就业途径较少,难以达到毕业生满意的效果。
  3.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就业心理。只注重自身需要,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怕苦怕累、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经受不住择业中遇到的挫折,情绪失控,这些心理现象都不利于高职毕业生顺利择业。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完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完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是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托。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搞得非常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体机构的良性运作,建立院校级就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协调全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具体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和就业指导教研室,承担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教育工作。成立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和就业指导教师组成,承担系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班级明确就业辅导员,指派就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形成院系班三级协调运作的就业指导体系,理顺关系,既保证院级统一管理,便于宏观调控,又要直接面向学生,便于微观搞活,引导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搞好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对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要具备就业指导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就业指导师(或职业指导师)是就业指导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求职技巧教育、求职心理教育以及择业、就业及创业等相关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来讲,就业指导师数量和素质均显得与现实的需要差距较大,因此应加紧培养师资力量,严格按教育部规定的1:500的师生比例及相关要求配置,加强就业指导师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教书育人意识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2、增加就业指导课程,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
  就业指导课能解决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对大一的学生就已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将这一课程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大学生接受就业指导越早,准备得越充分,就越有成功择业的希望。因此,要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系统的理论授课,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掌握择业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就业指导课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分析。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2)思想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帮助毕业生 纠正不良的择业心态,调整择业定位。(3)就业信息、就业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帮助毕业生熟悉就业程序,掌握自荐、面试的技巧。(4)创业意识的教育。教育毕业生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增加就业指导课的数量,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对毕业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3、加强就业咨询,调整专业结构设置
  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在宣传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志趣的差异,帮助毕业生对所选择的工作进行适应程度分析,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毕业生在社会上流动性强,就业岗位的变动比较大,应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状况,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重要依据,以“出口”拉动“进口”,以“出口”为导向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根据掌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情况,增加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减少甚至停止就业率较低专业的招生,逐步实现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的提高。
  4、走产学合作的道路,拓展就业渠道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存在密切的联系,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必由之路。大胆尝试开创就业基地的方式,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料库,在这个基础上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用人信息,使得毕业和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毕业生的就业愿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毕业实习与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在安排毕业生实习时,认真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安排合适的毕业生去用人单位实习,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择业意愿,尽可能地使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一致,逐渐形成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基地。鼓励高职毕业生到省内人才溃乏的地区和祖国的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与这些地区的用人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各地人事部门的联系,通过报纸、网络、信函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高职毕业生,变“短期市场”为“长期市场”,利用“有形市场”发展和培育就业工作的“无形市场”。组织校园招聘活动,邀请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毕业生。想方设法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就业率是评价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同时,就业率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7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