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装饰色彩》课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装饰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而它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又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只有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装饰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关键词:装饰色彩 色彩感觉 色彩构图 归纳
  
  绘画色彩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直觉总体的认识,把反映的对象看成是光与色的载体。而装饰色彩是遵循科学与艺术的内在逻辑而对色彩进行的富有鲜明创建性及理想化的组合过程。二者各具特色,彼此互为条件和结果。《装饰色彩》课是一门研究色彩理论,指导学生色彩艺术实践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它是运用色彩各种不同的调和关系、对比关系来进行色彩搭配研究的艺术。装饰色彩的起源较早,人类文明之初装饰色彩就被应用于服装、建筑、壁画、陶瓷、刺绣、交通工具和民间绘画等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装饰色彩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及理论也越来越受到当代艺术设计界的重视,《装饰色彩》单独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就尤为必要,《装饰色彩》课的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以下就谈一下笔者从事多年本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得到同行的共勉。
  1 强调主观归纳色彩的训练。装饰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叫色彩归纳,特别是对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装饰色彩也是色彩造型绘画的一种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对有的教师或者学生来说,色彩归纳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尤其是写实绘画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但对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归纳色彩或者装饰色彩就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在色彩的教学中,装饰色彩应该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写生造型的基础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装饰色彩课的基础训练需要从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两个方面去进行。
  所谓设计是运用理性的手段、创造性的思维来实现的,设计活动的特点是对各种信息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处理。设计专业的装饰色彩不仅仅是运用感觉来描绘客观对象,更以结合专业设计为目的,对色彩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使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接轨,并将基础纳入设计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中,让训练者知道他们之间的逻辑性和联系。时间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现代色彩的科学理论是装饰理论色彩的理论基础。装饰物体的色彩感觉是由物体的可见光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一种反应。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不同,即使所投射的光源色相同,也因其自身的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周围环境的改变,形成的物体色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光源的光谱成分,物体的固有物理特性和人的视觉生理机制自身因素中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相同的物体如装饰不同的色彩能唤起人们不同的美感情绪。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色彩装饰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要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同一组物体,他们之间的色彩装饰关系也不尽相同。
  生动丰富的大自然是装饰色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花花绿绿的草木,活灵活现的动物,光彩夺目的羽毛斑纹,色彩斑斓的世界,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基因细胞、微生物纳米技术妙趣横生的自然界中,有许多景物无论是色彩的对比还是明暗、虚实都是那么的完美统一。应该注意从大自然中吸收色彩滋养,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分析,提炼并将其运用于装饰配色。有代表性可借鉴的装饰配色如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色彩,运用到装饰色彩中,其效果别具一格。
  装饰色基础训练中,学习和借鉴我国和外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和姊妹艺术的色彩表现方法是丰富和提高现代装饰色彩表现技法的重要途径,是装饰色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装饰色彩从古至今多位装饰艺术家艰苦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配色技巧和经验,也发现立刻许多装饰色彩的规律,创造了装饰色彩的许多法则,形成了具有我国多民族特点的装饰色彩风格。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色彩体系,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让学生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装饰色彩风格:也应该注意对传统的装饰色彩的学习和研究,并发展吸收创新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装饰色彩领域才能更加的繁荣和丰富。同时,装饰色彩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的安排上,由写实装饰色彩、平面装饰色彩、解构装饰色彩、意象装饰色彩、设计装饰色彩等几个内容展开教学。在整体的教学上也是从浅到深,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和延续,在知识点还是内容形式上都遵循着一个逐渐的过程,课程强调主观对色彩理性的深刻把握的同时,更强化主观的感受和训练,把创作和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主观的色彩观里,并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对色彩思考的创作思维和创造潜力。
  2 重视色彩构图。色彩构图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色彩构图狭义上讲就是色彩布局,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关系上必须是有机的结合。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才能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表现色彩的多样变化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使变化和多样的色彩达到统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色彩与构图的基本法则。创造一幅布局平衡合理的装饰色彩画能反映出调练者的绘画构图的分布能力。在基础训练中笔者以为以下三步至关重要:其一,以内外形的关系加强色彩的训练。外形变化的同时也产生对内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物体的内部形态结构也产生变化,内形态与外形态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图形之间的适应也就加强了整幅画面的紧密性,使内外形态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获取结构上的完美统一。其二,追求关系明暗的色彩训练。这里的色彩明暗不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素描里的明暗关系。关系明暗是出于适应构图平衡的需要,使运用色彩的黑、白、灰和明度作为构成要素来体现整个画面的均衡。可以借鉴西方与立体派的明暗配置理论,不服从自然光的客观秩序,而按画面约束的客观要素来确定独立的明暗。关系明暗使画面本质的构成成分,是用来表现画面中形状的区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的关注和研究暗部与亮部以及画面节奏的分布。其三,追求平面感是为了适应装饰功能的需要,保持装饰色彩的平面效果,对于维护装饰物体的安定感和整体感是很有必要的。构图中的形体在视觉上造成一种稳定感,而且它还不受时空局限,一目了然。画面中所表现的人物和景色互不掩盖、重叠,又可重复,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3 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艺术教育与艺术活动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发展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虽然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课堂训练,要适应社会法和教学改革就要走出课堂,从大自然中吸取养

分。大自然中色彩是处于时刻变化中的,它们与物质的内部变化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像大海的蓝色只是人们对大海的一种感性认识,蓝色的海水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对自然色彩超出客观的分析和训练有利于切身体验原始状态的色彩能力,这种训练不应以传统的绘描方式为前题,色彩观察训练的目的不是描述某一特定自然界中的物体,训练者应注重从深层的色彩分析中获得客观自然色彩的经验,通过这种训练来培养对自然界中超常状态研究的兴趣,有意识地运用极端视角对自然事物微观的多角度认识。要充实对自然界色彩的表达能力,训练者可以通过大量的小色块临摹来体会和熟悉自然界最佳期色彩关系,增加对色彩范例的记忆。利用最初的记忆对一般自然界中季节、时间等变化特点的写生来体会色彩感觉。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很少会带着问题来对事物作出深入的研究,常常较为单一地面对对象,从而缺乏感觉的难度。带着研究和分析的思维作画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实感受,更容易解决他们自身多存在的某些问题。色彩是相当丰富又是异常微妙的现象,一个物体它的色彩可能有很多种变化,像一棵树、一根小草本身色彩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要用清醒和理智的大脑去体会和分析外部世界的色彩印象及颜色的特色。我们可以利用色谱来对某一特定的对象色彩层次进行充分的识别调查,采集其细微的颜色结构变化,并重新指定色调方案和对象进行对照比较,色谱作为研究细微色彩差别的工具有利于训练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丰富的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我们要寻求色彩的共同特性,为表现事物突出的特性也可省略一些事物自身的细节。
  人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通过装饰色彩,可以恰当地渲染出意境与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而它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又真挚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只有充分运用色彩语言来推动装饰设计艺术更快、更好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才能不断地缔造“灵性空间”的主题。
  装饰色彩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课题,也是一门崭新的色彩艺术科学。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所总结的教学思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想借助和学习别人的经验来达到学习的提升和不断的自我完善的目的,提高教学能力,有鉴于此,愿得到更多交流与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