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所说的逆向思维就是从习惯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运动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
  
  思维有单向思维和双向思维之分。凡双向思维都存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是否多向,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习惯性正向思维的一种反向思维形式,即从问题的反面进行思维。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正向思维训练,致使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双向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灵活性,这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巩固,解题能力的提高。
  
  一、从课本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通过定义、定理和定律的逆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准确地理解、掌握定义、定理和定律是学好数学的首要环节。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总是双向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秉承了从左到右的思想,就很有可能形成定向思维。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定义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反面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
  2.通过公式和法则的逆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公式和法则一般都是可以从左右方向转换的,这种转换正是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的简单应用。因此,一个公式运用,不但重在公式的正向应用,也要注意公式的逆用。
  3.通过加强数学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如反正法、分析法等方面的教学是增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经常会用到反正法、分析法。反正法是一种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否定结论”这个新条件下,通过推理得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的结论,从而断定假设不成立,原问题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方法。分析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其推理方向是由结论到已知条件,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或已成立的事实。用它可以缩短已知和未知间的距离,便于寻找解题的途径。通过数学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明白解答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不行,要转化思想,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从而增强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从师生交流互动出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要求自己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其次是在教学行为中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要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参与学生活动,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指导学生学习,要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2.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如开展课堂交流和辩论,让学生在互动交往中,加强体验,养成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从而达到互相启迪、补充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优化课堂模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从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他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且与他掌握的知识量有关。然而,作为一名小学生,他掌握的知识量肯定是有限的,所以只有从他的思维方式着手。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望“题”生畏,这从心理上制约了小学生思维方式的正常拓展。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才有利于小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由顺而倒,培养还原意识
  
  一般说来,可逆的数学知识总是处于顺逆双向的整体结构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把握从原始数据到答案或结论的次序和结构(此为顺向,亦即原发过程),而且要理解和把握从答案或结论回到原始数据的次序和结构(此为倒向,亦即还原)。两者的中间环节完全一样,思想方向却完全相反。并且后一层次的还原,总是在原过程之后,循着相同的环节回溯进行。这样,还原就一定是处于先顺后倒的结构之中,并一定要在相应的思维过程中展开。
  1.对顺向的原发过程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是培养还原意识的前提教师应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可还原因素,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组织在由顺而倒的学习过程之中,渗透还原意识。如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可以经常让学生练习形如“38×23+62×23”的题目;当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后,可以让学生训练一些根据已经截取的近似值来求原数的题目,如:用“四舍五入”法截取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为3.2,原数最小是几;当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了数的组成以后,可及时启发学生理解,数又是可以倒过来分解为原来的几个数的……在这些由顺而倒的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本身从顺逆两向获得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还原意识。
  2.四则运算中的逆运算关系,是培养还原意识的关键逆运算本身就是一种先顺而倒的还原过程,又因为解答文字题、应用题在选择运算时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为依据的,逆运算意义直接影响逆向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所以必须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减为加逆、除为乘逆”的逆运算关系。这种还原意识成为学生分析和解答某些逆向问题的关键,使学生面对逆向的数学情境,自由地实行顺逆回环,顺利作出解答。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就可以从这个问题或者它的某个方面的反面去进行思考,采取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总之,逆向思维有利于克服定向思维的保守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当然,在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加强,但定向思维的训练更不能削弱,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综合训练,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思考,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袁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培养及应用.数学教研.2009.6
  [2]陈志坚. 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3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