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初中语文教学加入多媒体技术,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浓厚。为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服务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而且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正慢慢改变着传统教学对教师作用的依赖性,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双向交流”变为了“教师、电脑、学生”三向交流,并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表现形式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教学,使教学信息量成倍地增加,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主体与主导之间插入了一个中间介质,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结合方面,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水平。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重新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要强化,借以保证师生双方的互动性。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多媒体平台特点,由原来的主讲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建构认知的促进者,并在课上随时解答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并加以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学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唱主角”,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避免自己死守平台,出现“放羊现象”。教师应该增加师生的直面交流,“亲临”指导学生通过媒体收集、积累学习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自主性学习增强了,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所含带的信息只有被学习者活跃地接受,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生的状态相适应。绝大多数的学生初次接触多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便开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革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时,笔者要求全班同学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将自己对《羚羊木雕》的读后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笔者的邮箱中,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邮件后分别发回学生的邮箱,第二天语文课改在微机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作业批改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这个方法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三、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电教设备,让学生在网络上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是学生认知社会的一个便利窗口。例如在讲授《散步》一课时,笔者提前让学生利用微机课在网上搜集与“家”有关的素材,然后整理归类并在素材后附上自己的见解,保存到预先设定的文件夹中。上课后,笔者让他们对搜集的材料自己评价自己的收获,从而自然导入亲情浓郁的《散步》一文。我们都知道,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隽永秀美、内涵丰富的精品散文,也是一曲孝爱的颂歌。文章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去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但就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荡漾着一股浓浓的人间亲情。这样一篇课文,如果采用教师一味的讲解分析的授课方式,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失去参与的激情。但由于学生自己在课前曾用心搜集并分析了资料,又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且在课上得到了展示,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是高涨,对课文的分析自然水到渠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在教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网上查资料、探究、讨论,从而自己掌握教材,提高了分析鉴赏能力,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层面立体的学习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各异,所以,不同的学生会搜集到不同的资料,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往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局限于教材,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得到爱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养,就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笔者鼓励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间互相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成效非常好,学生都深入领会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师生平等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在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中一起探究,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上作文公开课《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加上自己的解说词。有的学生展示的是战争题材的磁带,笔者让他用录音机放给大家听;有的搜集的是图片,就让他放到投影仪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还有的找到的是歌词、文章,就让他们读给同学听。笔者也将自己搜集到的阿富汗战争画面和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录像展示给学生,在这个环节,笔者听到了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和控诉,以及他们对和平的向往。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变成文字。听课的教师说初二的学生写这样的题材难度过大,不太合适。但当堂成文朗读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初步具备了写议论文的能力,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结构完整。之前学生们交流的材料,有很多被应用到了习作之中,还有的学生将名言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大为增色。
社会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挖掘生活积累,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走上讲台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更能提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育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挥多媒体视听优势,营造实情实景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能开阔学生地视野,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就能与教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藤野先生》《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文,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可能只会记住一些死知识,人文教育不能很好地体现。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的想象也有了一个具体的参照和评价,对课文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又如郦道元《三峡》这篇课文,三峡有着充满诱惑的美丽风景,如果教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陷学生于被动,使学生的精力只能放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上。为此,笔者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配上插图,课上让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和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翻译课文,赏析三峡,一篇枯燥的文言文,在生动的画面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活教材,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也上得分外精彩。
当然,多媒体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是个漫长的话题,有待于我们不懈地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融入广阔无比的大语文殿堂,必然能培育出学生勤于动手动脑、乐于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克勤,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