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脉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网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但同时,网络暴力游戏、色情聊天、“网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种捕风捉影、故弄玄虚、恶意炒作的小道消息在网上更是随处可见。“黑客”的恶意攻击与骚扰、网络教唆违法、网络诈骗等也不是耸人听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2007年中国7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在15岁~19岁的人群中,使用互联网的占84.2%。面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业以及不断激增的未成年人上网人群,我们遗憾地发现,本应与形势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却处于一种十分不健全的尴尬境地,相关的网络道德建设也不够完善。当孩子们尽情地在网络里畅游时,“道德准绳”对他们的网络行为究竟有多少规范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失范?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在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之路上应分饰怎样的角色?
  
  一、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与分析
  
  1.道德选择能力降低,世界观、人生观模糊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交流快感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道德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冲击下,人的价值观念也必然会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当各方面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接触到的道德观念与其所处的现实社会主流道德观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很容易在道德选择时产生迷惘,而这种道德迷惘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道德选择能力降低,甚至无法明辨是非。
  据有关社会调查显示,61.8%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6.6%的学生是出于“好玩或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时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有13.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现实生活中不能使用”,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可以使用”。此外,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
  2.社会道德责任感弱化,网络犯罪滋生
  近年来,与网络相关的未成年人犯罪占相当大的比例。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与深思。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率的不断攀升,一方面是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不但削弱了传统道德的约束力,而且即使是严肃的法律,在网络环境下其权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3.集体意识淡薄,人际交流障碍
  在网络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时空、身份地位、人情世故、行为规范等人际交往的复杂因素,在网络中均可以被忽略。网络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英雄不问出处”,作为个体人的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与张扬,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关爱”在这里却是唾手可得。这也使得许多未成年人会长期沉湎于网络交流,却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几乎每个网络问题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事实上,网络在为人类拓展了人际交往空间的同时,也给现实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极度热衷于虚拟交流的孩子往往会排斥现实交往,造成价值取向缺失。
  
  二、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面对伴随着网络时代而来的种种教育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或者说,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到底应该从哪里找到突破口呢?我认为,家长、学校、社会应当齐动员,构建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引领未成年人走出迷途。
  1.家长应加强相关网络知识学习,教育以疏导为主
  虽然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大多数学生家长却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举例来说,每位家长都知道黄色网站对孩子有不良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还不知道如何才能屏蔽网上的不健康内容。相关调查资料表明,19%的家长虽然知道孩子玩电脑游戏,但却并不了解游戏的内容,也不知道游戏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此外,有54%的学生将自己玩电脑游戏的情况对家长进行了隐瞒。面对沉湎于网络中的孩子,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在与孩子的针锋相对中,家长们往往由于自己网络知识的匮乏而被孩子取笑。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学习,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甚至是更高的平台上,与孩子的沟通才可能顺利地进行,说服教育也会更有力。
  2.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强化道德教育
  作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学校首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其次,学校应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丰富学生在校及业余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有度地利用网络,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热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此外,学校还有责任对已经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已有“网瘾”的学生尽快走出误区。
  目前,许多学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就利用Modle信息化课程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了与学生的在线/离线交流。在交流平台中,教师不但能够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工作,还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对于学生们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群”,与学生在平台中共同交流。平台是虚拟的,师生间的交流并不是“面对面”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平等”的感觉,学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往往会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3.社会应积极配合,加强监管
  未成年人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家长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应该加入进来。认真清查、治理非法网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整个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与道德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鹏,李秀麟,李葆萍. 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2).
  [2]张茂聪,王培峰.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J].教育研究,2007,(7).
  [3]郝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4]刘丽平.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7,(8).
  [5]李秀敏.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天津教育, 2007,(8).
  [6]王建凤.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及解决策略[J]. 南方论刊,2007,(2).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1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