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奉献赢得尊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996年7月,我来到重庆八中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成为了全市最年轻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全国十佳机器人教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近三年来,我独创了两种教学法,其中“框架填补教学法”被中国计算机学会评为全国一等奖。
  初当信息技术教师时,我发现,除了上课之外,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工作就是维修电脑、处理和打印成绩、为主科教师做课件、清扫微机室……在评职称和分房等关键问题上,信息技术教师就靠边站了。当时不少信息技术教师整日打游戏混时间。看到这种现状,我的心里很不好受,甚至怀疑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很快,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如何让信息学科提高地位”,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学组“最老的”年轻老师,我有责任带领大家走出低谷,寻找新的天地。我首先尝试的是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传统的观念认为奥赛只有“数理化”三科,优等生不愿意参加信息学奥赛。但是,我就憋着一鼓劲儿硬着头皮上了。先到各个班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参加,利用当时学生想到机房玩儿的心理,“骗”了一些学生进了奥赛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还是抱着打游戏的想法来的。我以前也没接触过奥赛,于是就“逼”着自己疯狂地自学,疯狂地做题。那段时间里,我连走路都在想奥赛题的解法,想得人都有点“痴”了。有一次,一位老教师关心地问:“雅林,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严重的思想问题?我觉得你心事重重的。”在这种状态下,我做完了几乎当时市面上和网上能找的所有试题,学生的问题我能够很快地给出解法,学生的错误程序我能够很快地调试成功,学生对我的水平有点“崇拜”了,我说的话大家愿意听了,安排的任务可以落实了。同时,我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经常和他们一起分享小食品,偶尔还和他们一起打打游戏。在课外,学生们在背后亲切地叫我“老大”。一年后,这支“杂牌军”开始出成绩了。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三个分区联赛全国一等奖,这极大鼓舞了士气,校长和教师们开始重新认识这门新学科的奥赛。到现在,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将信息学奥赛变成了学校的王牌科目,团体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2006年获一等奖人数排全国第三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我校“全国信息学奥赛先进学校”奖,多名学生因奥赛获奖而被保送到了北大、清华。
  虽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教师,但作为教研组长,我还要培养更年轻的同行。每位教师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要让他们扬长避短,树立起自身独特的风格。向老师性格内向,自信心不强,但他喜欢动手探究,我就让他从事机器人辅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性格的原因,向老师遇到了不少挫折,但我坚信他能成功,仍然给他机会,经常和他散步谈心鼓励他,和他一起探讨解决方案。现在,向老师已经辅导出国际国内机器人大赛三枚金牌、两枚铜牌、四枚铜牌,被亚洲机器人协会评为“优秀教练”。郑老师睿智亲和,深得学生喜爱。我就让她负责一个年级的奥赛工作。结果郑老师不但成功地让学生喜欢上了她,更让学生喜欢上了信息学奥赛。为了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我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全组的老师们坚信“有为才有位”。大家不辞辛苦地钻研、工作,不断地取得了新的成果。这个仅七人的教研组,承担了大量的辅导和研究工作,在国际和国内不同的领域获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破格评职称的教师比比皆是。现在,我校信息学教研组已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研组”。这是重庆直辖市十年来第一次评比。这些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几乎都成为了全市的知名教师,经常在全国的各种大赛担任组织或裁判工作,出国和出省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多了。我们用奉献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2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