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选修课之《中国小说欣赏》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9年7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获益匪浅。我们知道《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白了《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本学年下半学期,我们高二语文教学就选修了《中国小说欣赏》,下面我着重谈谈我们是如何严格按照《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的。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
  《中国小说欣赏》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而欣赏是需要深入拓展的,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因此,《中国小说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小说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纯正、健康、高尚的文学趣味,提高文学修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这本教科书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代名著节选篇目,也有《白鹿原》、《红高粱》等新选入的近现代优秀篇目,共九个单元,分别是: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十八篇选文,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因篇幅所限,除两篇短篇小说外,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原著,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先介绍故事梗概或看电影片段或引导学生从阅读选文的情节入手,让同学们由这些课文生发出阅读整部原著的欲望,这样随着情节的向前发展,人物的命运起伏变化,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其中的人物形象,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然后看完小说,掩卷沉思,回想小说中的一幕幕,思考作者写出优秀作品的成功因素,末了还会猜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从而通过阅读原著获取更多的“阅读快感”。
  当然,让学生在一学期或半学期内看完这么多部长篇小说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引导,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能在高中阶段真正享受到“阅读快感”!特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子夜》这四部,我们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呢?这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例如在介绍了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中王安忆的作品《长恨歌》的故事梗概后,很多女同学就会主动去找来原著看,并且一块讨论“王琦瑶”、老上海等。又如在教第18课《红高粱》时,可以答应学生如果看完原著,就放电影给他们看。这样,一些同学就会拿着原著兴致盎然地对照文字转化视觉,进行比较探究。还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通过这一片段的情节梳理、人物分析,学生就会自觉地到原著中整理出有关“曹操”的情节故事片段。
  这样,《中国小说欣赏》教学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精神的快乐的意义就得以实现了。
  二、初步养成自主鉴赏中国小说的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中学毕业后,很可能就此告别语文课程,或走上社会,或转而专攻理工医农等专门学科。在此之前,了解一下中国小说的大致特征以及发展脉络,以备日后自修之用,对他们的人生不无好处。而如果我们教会了学生自主鉴赏中国小说的一般思路,学会了自主鉴赏小说的本领,那以后学生离开学校的教师指导照样能够按照正确的思路自主阅读小说,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
  在《中国小说欣赏》教材中,每篇选文后面都附有赏析、思考和链接等内容,指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鉴赏方向,对学生初步养成自主鉴赏中国小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知道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内涵是有区别的,但也是有联系和衔接的,高中必修课中有关小说的知识,可以说是成体系的,我们可以在必修课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上,进行选修自主鉴赏活动。教师可以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及时予以指导。相对其他文体,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篇幅一般比较长,我们就首先需要明确该突出强调的内容与方面。而“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些都是鉴赏时不可缺少的,只要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自主鉴赏就能提纲挈领,举重若轻。
  以第二单元《聊斋志异》的《香玉》为例,引导同学们自主鉴赏时,可以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大致情节故事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并学会概括: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然后让学生找出喜欢小说中的哪些人物,或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可以有多元解释: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从写法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语言上的突出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构思上的巧妙之处等)进行赏析:
  (一)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二)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深情。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象,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三)想象神奇、超凡脱俗的生死盟约――为情死生。
  黄生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
  黄生离世前说:“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这段神奇的描写,使整篇小说呈现出诗一样的美丽意境,也使爱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间至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
  最后分析并归纳小说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以“冷”、“热”、“温”三种色调的转换结构全文,既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爱的浓烈与友的淡泊相互映衬,使它有别于一般描写爱情和友情的作品。
  所以,在小说选修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鉴赏,让学生有一个规范且科学的鉴赏思路与鉴赏习惯。
  三、合作探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团体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质疑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中国小说欣赏》无论是单元说明,还是“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还应该引进现代小说理论。现代小说理论不仅有创见,即使对传统小说理论也有新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要在小说理论方面更多的知识积累,提高欣赏水平。下面,以《中国小说欣赏》教材第五单元巴金先生《家》的选文《祖孙之间》其中一些典型环节来简单说明。首先介绍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然后可以请学生反复阅读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根据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然后每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同学分析得最准确、最精炼,然后每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比比谁分析得最出色,好在哪里,然后让同学起来点评。在同学们充分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如:
  1.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觉慧又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2.高老太爷与觉慧祖孙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
  3.节选中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
  4.作为现代家族小说的代表,《家》从《红楼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你能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等方面做些比较吗?
  然后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老师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真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通过合作探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合高考开拓延伸,归纳总结
  同学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学过不少小说,也了解了小说主题、三要素等基本知识,而必修课中有关小说的知识,可以说是成体系的,在鉴赏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门选修课应该在小说阅读方面有更大提高,更有所深入。况且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小说阅读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从长远看,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也会以小说为主。所以,我们集备组在《中国小说欣赏》这门选修课的小说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结合高考进行开拓延伸,归纳总结。基本做法是:有条理地、由浅入深地在每个单元的小结中对小说元素进行解读突破:第一单元“人物”,第二单元“故事情节”,第三单元“环境”,第四单元“主题”,第五单元“结构”,第六单元“语言”,第七单元“表达技巧”,第八单元“情感”,第九单元“叙述”。这节单元复习课的具体步骤为:先对小说元素进行阐释,接着指出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课文阅读,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进行高端突破,总结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最后再完成一道典型考题,总结归纳,明确答题步骤及方法。
  例如,我们在第八单元要解读的小说元素是“情感”, 可先阐释:“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是一个作家创作得以维系的根本保证,是引起读者共鸣的基础”等,接着指出高考中对小说中人物情感鉴赏常见的考查形式:(一)分析关键语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二)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探求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评判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然后让同学们结合本单元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选文《高妈》进行人物情感鉴赏:1.第2段中“她若有功夫说几句话,他就很愿意听她说”这句话表现了祥子什么样的情感?2.祥子对高妈的情感态度怎样?
  将它化作考题形式,经点拨分析后给出答案,让同学们自行讨论给分,思考自己得失缘由。再进行高端突破,明确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入手,从作品展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来把握人物的情感。在作品中,作者对人对事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倾向,对人,或歌颂,或同情,或贬斥,或批判;对物,或拥护,或肯定,或反对;对自己,或反省,或深思,或快乐,或痛苦。
  接下来再课堂完成一题:08年江苏省高考小说阅读题《侯银匠》中“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
  最后总结归纳答这类题目还应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把握情感基调的方向,答题时应结合题干具体要求,用简洁流畅的鉴赏性语言整理答案。
  我喜欢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不想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只想在选修课教学的蓝天中飞出我的极致,这便是最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4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