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丽华
一、巧妙导入,为数学教学开个好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新课导入的成败关系到课堂以后的发展,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用心设计新课导入,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对新课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导入新课。
二、活学活用,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吃透教材的教学意图,创造性、合理化地改造教材,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活泼的、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主动探究新知识,使教学取得成功。
三、构建数学学习框架,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所谓建构,指的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的问题。建构同时是建立和创造关于新知识结构的过程。建立指从无到有的兴趣,构造则是指对已有的材料、结构、框架加以调整、整合或者重组。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猜测、推理、实验、证明等数学方法进行迁移、重建,使学生自己就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只需适当点拨、适时引导,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
四、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但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目前,一些数学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这只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其实,合作学习是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虽然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