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特点及教学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今年是福建省等13个省市使用旧版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明年将是我省步入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为做好新旧高考的衔接,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为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审视这份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对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迎考是很有裨益的。
  
  一、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知识点分布及能力要求
  
  笔者对今年理综(I)卷生物试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把每个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所属章节和能力要求归纳如下:
  
  二、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特点
  
  1、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基本思想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导向性正确,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中学生物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试题设计规范、科学,在2007年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2、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
  从上表可知,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和与将来继续学习、生活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上,没有超纲题目,注重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命题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和变异等主干知识,同时还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考查了种间关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营养等知识。试卷科学分配了必修本和选修本教材所占分值,按相应知识点统计,单纯来源于必修本考点分数值48分,单纯来源于选修本考点分数值12分,来源于必修和选修本共同考点的分数值占12分。上述分数比例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时比例,符合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也有利于选修本教学的开展。
  
  3、以考生为主体,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命题设置的情景要能让学生感到亲近、容易接受,题目要友善,题干陈述不为难学生,要清晰流畅。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看题后普遍感到轻松、愉悦,学生考后反映试题“朴素”,感到并不陌生,有些试题甚至可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例如,选择题第3、5题,非选择题第30题第1小题等。此外,今年试题还摒弃了前几年答案冗长、学生难以把握的论述题模式,而将非选择题的很多设问改为学生熟悉的填空题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和前两年的生物学试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4、注重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以“能力立意为主”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的突出特点,这在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情景材料源于课本,看似不难,看似熟悉,但仔细分析发现,要正确作答,需要认真斟酌思考,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和方法,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欲获得理想的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需要考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和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题,学生要正确作答,必须具备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还需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的是写出“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又如,选择题第2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须先从题干“某种鱼(丙)专食浮游动物”中获取“丙捕食乙”,再从试题的坐标图中获取“乙捕食甲”等蕴藏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判断。再如,第30题第2小题和第31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0题第2小题虽是一个新情境题目,但作答信息都蕴藏在题目的文字和图表上,要求学生沉着冷静,细致读题、读图,找出关键词(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做出正确判断;第31题考查三对相对性状的植物杂交实验,难度高于课本,题目要求考生先做出是非判断,后用文字阐述,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推理的逻辑性以及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的最突出特点是:非选择题避免了往年答案中文字量太多的弊端,从而有利于阅卷过程中客观地评判和公平合理地给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5、试卷不足之处
  综观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选用的问题情景多源于课本,不刻意追求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是回归基础、回归教材的很好体现,但这也导致今年理综I卷对《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能力4”的考查不足。另外,选择题第2题答案需要商榷,从题干和曲线图上可获得甲、乙、丙三种生物是捕食关系,形成一个简短的食物链即甲-乙-丙。根据现有教材内容可知,只有捕食关系并形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之间是不存在竞争关系的。
  
  三、教学建议
  
  2008年高考已经过去,我们对其中的生物高考试题做一个认真细致的分析,追寻高考命题轨迹、捕捉高考命题规律、洞察高考命题信息,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备考。
  
  1、“辞旧迎新,以旧纳新”,认真研究新旧高考
  2009年的高考命题既会保持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又会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一定要认真解读、比较新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领悟命题指导思想,理解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熟悉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及三科组卷原则。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先行进入新课改的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和江苏等省的高考试卷,明确题型和组卷原则,把握试题特点,体验试卷难度,发挥新高考样卷的指导作用,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2、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卷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注重考查生物学主干知识,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这就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教学中要揭示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生理过程的内涵、外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归纳综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总结教材中的生物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弄清曲线图、结构图、示意图、模式图、表格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学会图文转换;要以知识为载体,练习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讲解试题时,教师应明确此题是考查哪个知识点的,是考查什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以能力立意为中心”的高考。
  
  3、加强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生物试题涉及的实验题虽然不多,但从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来看,探究性实验题居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大纲规定的实验一定要开足、开齐,要让学生动手做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理解选择仪器、实验材料的理由,体会实验步骤的合理性,明确实验目的,把握整体实验。通过实验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教学发展到重视能力培养的今天,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诸多能力要素的根本落脚点――文字表达能力。殊不知,没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就无法科学地“吐露”出来。而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训练与提高的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口讲、动手写,将诸多能力培养与文字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检测等各个环节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如讲到光合作用时,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讲到细胞呼吸时,要联系家庭或工业酿酒、酸奶、果蔬贮存等问题。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点非常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认真分析、研究高考试题,正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对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复习备考都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符 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85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