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新课改提个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人们千呼万唤中走出来了,教改确实取得了一些瞩目成绩,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必然会制约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要警惕教改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地给新课改提个醒,以防南辕北辙。当前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
  
  在教改中,我们为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照搬西方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西方教学的模式,甚至流行这样的观念:一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1/3,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3。有的地方甚至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政令,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我以为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自读课文,放手自学完全可以。但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譬如鲁迅的一些文章,像七年级上册的《风筝》,因其独具的语言特征,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样的文章离开了教师深刻的、透彻的分析讲解,恐怕学生是难以全面把握的。
  一些典型的经验,往往也被奉为法宝,甚至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广。我认为这是缺乏理性的。具体的经验是有时限性、地限性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可以借鉴,但如果作为教条,我们就会“邯郸学步”,失去自己,失去创造力。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
  
  新课标倡导“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就会因缺乏有效调控而使自主学习化为无主无序的“自学”。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相对稚嫩的学生走进文本时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启发诱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提供背景材料等必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及内容发生兴趣,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予以正确的引导,准确地把握质疑,激活学生思维的时机。要引导学生紧扣“话题”,学会有节制地说;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帮他们梳理思路,修正谬误,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时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有成效,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三、语文味的淡化
  
  教改中,有些课听着不错,很有课改的精神,但却上得不像语文课。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盲目追求学生活动的高频率和形式的多样化,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又唱又跳,可以想见,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被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品味语言,不让学生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过分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直接经验),把语文课等同于科学课、社会课、艺术课,用课本剧、访谈、调研、实验、辩论等活动取代语言积累和熟读涵泳,这些都是课改中应警惕的错误做法。语文教学是围绕文本阅读进行的,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个值得我们去开掘的宝藏。所以立足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前提。课文是主料,活动是配料,活动是为课文服务的,我们要以学生的求知欲需求为主线,更多地思考让学生如何学。
  
  四、对学生的参与评价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目前,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教师错误地理解为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神,对学生“过度地尊重”,甚至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偏差,也不能很好地予以纠正,而一味地加以褒扬,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使学习流于“自由化”状态。语文虽然有相当多的不唯一性和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怎么说都是对的。作为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经思考和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解答,不能一味地附和学生的解说或给予廉价的表扬,更不能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因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当学生学习方向发生偏差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当学生理解浮泛时,教师要给予深化。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逐步形成,教师才算在语文教学的领域内起到了“人梯”的作用。
  
  五、过度强调阅读的拓展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其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在新课改的推行中,有效地纠正了忽视阅读量的做法,扩大了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堂阅读教学由“例子”向外延伸、拓展、迁移,为增加阅读量开启了有效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阅读教学课堂“热闹”的背后,潜藏的更大危机是语言积累的荒疏和缺失。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拓展成为常用武器,常常出现围绕同一“课题”拓展开来的文本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在实际解读中,往往演化成了比较阅读,比较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作者写作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表现方法等,而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涵泳、体悟、赏析。
  其实,语文教学本身就在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忽视了语言的解读对文本的思想、情感、形象、韵味的体悟都是无源之水。
  
  单位:湖北枣阳市六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99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