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怀教育视角下“问题学生”的拯救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百花争艳的校园里,不免有一些“花朵”在盛开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出现一些问题,成为“问题学生”。如何拯救这些“问题学生”,关怀教育是个新的视角,也是关键。在关怀教育视角下,营造一个关怀型的校园文化氛围、发自内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问题学生”是拯救“问题学生”的良策。
  关键词:关怀教育;问题学生;拯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13-01
  
  一、关怀教育是拯救“问题学生”的关键
  关怀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关怀理论在80年代末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产生了的广泛影响。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承认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其次关心理论彻底改善师生关系由以前的“我―它”关系,变成“你―我”关系、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关系等。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看成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客体和容器,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而成为一名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心者。[1]
  诺丁斯强调情感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关心”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2]诺丁斯认为在教育中体现关心,不只是要锻造人某方面的功能,而是要使每个学生充分实现他的潜能。她从儿童成长的多纬度来理解教育,她认为:教育不只是为经济生活和为公民做准备……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较高收入的工作做准备。理想的教育应该为关心家庭生活做准备,为抚养孩子成长做准备,为处好邻里关系做准备,为审美做准备,为道德敏感性做准备,为环境智慧做准备,为宗教或精神智力做准备,为全部的生活方方面面做准备。[3]
  从“问题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情感非常敏感非常脆弱,他们大多表现出一种对外界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也不需要他人关心的态度,而实则却非常关注别人对他们的态度,内心深处也特别渴望得到外界的关心;而他们的潜能能否被挖掘出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也与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的转变为前提。因此,从“问题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关怀来激活他们潜在的“向善、向上”面,急他们之所急,给他们之所需,对症下药,方能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潜能,造就美好的未来。
  二、关怀教育视角下的“问题学生”拯救策略
  (一)营造一个关怀型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关怀型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问题学生”的拯救更是必不可少的。试想如果学校对学生漠不关心,对“问题学生”更是充斥着偏见、权威和控制,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及“问题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关怀和爱呢?又怎么可能拯救那些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诺丁斯曾借鉴海德格尔的观点,认为我们都沉浸在关怀中,关怀体现了生活终极的本质。因此,也正如诺丁斯所指出的:“希望学校以关怀学生为首要任务,成为既有可能向善,也能吸引人们向善的地方”。
  (二)发自内心的去关怀“问题学生”
  诺丁斯认为,“过分强调关心作为一种个人美德是不正确的,将关心者置于关心的关系之中更为重要。不管一个人声称他多么乐于关心,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创造了一种能够被感知到的关心关系。”如果关怀者的关怀没有让被关怀者体验到,或者没有得到被关怀者的认可,那么也就等于没有形成关怀的人际关系,拯救“问题学生”也就无法进行。
  唯有真心才能收获诚心。所以对“问题学生”的关怀一定要发自内心,用真诚的、平等的目光去指导他们、包容他们、感动他们;让他们的内心真正的体验到自己有被关心、有被肯定、有被重视、有改变现状的渴求;方能让他们逐渐修正自己原有的不利于他们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唯有激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激活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方能让他们的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保持一致,甚至表现能力优于潜在能力;也方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无微不至的去关怀“问题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关怀更多的是体现在知识和能力上,而对人内在的精神的关怀却相对较少。对“问题学生”则在知识和能力以及内在精神方面等都更为欠缺。
  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调适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矛盾,拯救“问题学生”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就必须关怀他们成长的方方面面。也曾如裴斯泰洛齐所说:“人类才能的整体性是神圣而永恒的天赋,着重这个整体性才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谁在教育实践中漠视这一原则,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只能使我们成为不完整的人,在这种人身上是找不到满意的结果的。”因此,在关怀“问题学生”时要做到无微不至、全面。既关怀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以内在的“精神关心”为支撑点,找到关怀的本质,也唯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现出知识关怀的教育性,也唯有全面的关怀才能拯救“问题学生”,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也才有可能培养出完整的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雪霞,孙启林.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6):62―63.
  [2]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4(2):1.
  [3]袁桂林.诺丁斯关心理论及其与完善人格教育理论的差异[M].北京:比较教育研究,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