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实践活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工作转向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关注社会的重要步骤。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通过在基层的生活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目的,同时能够在感性上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农村所需,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能力,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塑造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0-0342-02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评价理性成果的集中表现,在形式上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在内容上则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反映,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晶[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片面强调个体价值、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等,这与时代对于新型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求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引导大学生朝着有利于人、自然和社会内在的和谐的方向发展,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去定位自己,提高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一)从社会背景来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变化必然冲击到大学生。同时,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在知识经济、网络化生存以及消费幸福观等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交往及思维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
  2.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处在经济体制急剧变化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这种调整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当代大1学生的价值观,最终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多元化、实效性、功利性的变化。
  3.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程度加强,一些西方思潮与中国民族文化发生碰撞或交融,有力地冲击了大学生的心扉。由于大学生本身缺乏充分的社会鉴别能力,一些带有腐朽落后色彩或者与我国国情相悖的外来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学习、交往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给生活、学习和思维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
  4.高校德育教育力度欠缺。尽管德智体全面发展历来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教育理念,德育为先亦素来是我国教育的一贯特色。但目前在众多高校中,德育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托于“两课”教育,但是由于此类课程的理论性与抽象性极强,再加上为非主干课程,也使得在教学上有轻视之嫌,未能真正做到结合实际,或是融入专业教学中[3]。
  (二)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作为青年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说,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是其价值观变迁及其特点形成的内因。
  1.认知和思维。大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但特殊的成长历程和成长环境的局限性造成了大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这一矛盾突出地表现在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背离时往往会悲观失意,对事物产生怀疑和不满。
  2.意志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意志力中对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力图自我定位并设计将来,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自我评价和调节能力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从而造成理想与实际脱节,从高度自尊转向盲目从众,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稳定性。
  3.情绪和情感。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心理处于向成熟过渡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认知结构扩展和自我评价能力滞后之间形成的矛盾使得他们往往对环境作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和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但已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兼容并蓄,趋向务实。据《北京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对于“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这一问题,44.9%的人同时选择了“保尔”和“盖茨”,20.4%的人选择了“盖茨”,17.5%的人选择了“保尔”;对于“保尔与盖茨谁是你的榜样”这一问题,44.2%的人选择了“盖茨”,27%的人选择了“保尔”和“盖茨”,13%的人选择了“保尔”[4]。青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盖茨为现实榜样,而保尔更多的是他们精神上的榜样。这反映了当今青年在人生理想方面,既注重物质的价值,同时注重精神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及务实性。
  (二)主体意识强烈,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崇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即使在追求理想和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5]。以至于有的大学生淡化了不可或缺的集体意识、协同意识、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多元性、复杂性、波动性和矛盾性并存。社会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1],并且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波动性和矛盾也明显增加[2]。
  三、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而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解决。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3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