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难”的“病因”与“药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生怕作文,这是当下语文教育的一块“心病”。学生一个个埋首蹙眉紧咬笔头的样子,如果要写个画外音,那句口头禅:“难作文、作文难、文难作”,是再恰当不过。笔者从教数年,深知此病之根深而症重,遂不懈探寻,在课堂药开数味,祈望对症下药以除病,数年下来,颇有起色。
  
  病因: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
  
  学生的生活主要是两条线:家――学校;学校――家。课余生活也十分平凡单调,这使得他们与社会接触少,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生活积累不足,由此在作文时,或脑袋空空,“无米下锅”;或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或题材老旧,拾人牙慧……
  药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既是作文素材的源泉,也是作文的前期准备,还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走进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培养人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乐,而作文要表达的恰恰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认真、细致、有序地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生活走进作文。
  
  病因: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
  
  “作文难”,也有很多是因为学生“心里想得到、笔下写不出”,有些学生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归根结蒂是没有丰富的素材、语言积累。
  对策: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最终要形成文字,必须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语言的积累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要想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以下几法可以一试:
  1.博引聆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旁征博引”,力求新鲜有趣,富有冲击力,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各种妙语佳句“心向往之”。
  2.多读多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年苏轼就曾坚持抄过《汉书》,巴金也背诵了《古文观止》。学生读多了,背多了,笔下自然会“泉涌”。
  3.多记多写。坚持写日记、写周记也是提高表达的佳法,经常把自己身边的人、事、景记录下来,把心灵的感悟和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同样能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病因:学生缺乏写作的激情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不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句;有的干脆抄袭,敷衍了事。
  对策:心理学告诉我们:某种特定的情景可以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唤起其潜在的意识。学生的情绪在受到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感染时,会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往往容易产生表达的激情和冲动,产生写作的灵感,这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口言我之心、手写我之想”。如班级间的球赛,队员奋力拼搏,默契配合;拉拉队忘情呐喊,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经过奋力角逐,终于夺冠……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叙述赛事场面、抒写赛后感想,将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既轻松又愉悦,而不是乏味的“苦差”。
  
  病因:学生缺乏读写的技巧
  
  有些学生书看得多,却是杂七杂八无甚用处;有些学生看了一本又一本名著,看完却毫无印象……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源于学生缺乏读写技巧。
  对策: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优秀篇目、精彩语段,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围绕文体、表达方式、中心、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坚持每天积累两个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段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感受。加强对学生仿写训练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作者单位:汉寿县岩汪湖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