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评估、高职院校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价现状进行介绍,从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以及学生评教制度等方面介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指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质量意识、评价标准、高职特色、评价反馈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除了受到校内有关部门的检查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外,还要接受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的检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对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价现状
  教学质量评价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我国高职院校接受外部评价主要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和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评估以及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评估。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按照《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2004]16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院校自2004年起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接受评估。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基本上已经按照该方案进行了一轮评估。
  2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每一年都有变化。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各省、市以及高职院校也会制定自己的评选办法。然后评选出相应的精品课程,上报到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评。
  3 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评估
  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类似,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评估也是由教育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各省、自治区、高职高专制定评选办法。从高职高专开始评选,逐级上报参加上一级的评选,直至国家级。部分省份精品专业评选的基础上评出优质专业、特色专业等。
  4 高职院校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ISO9000把服务业分为12大类,教育业属于“公用事业”类。作为“公用事业”服务行业的教育业,既有服务业的一般特点,更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0族质量认证体系,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据统计,到2004年12月31日,在教育领域内已有294所学校获得了经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认证证书。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是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形式。主要有听课制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以及其他质量评价。
  1 听课制度
  由有关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2 教学督导制度
  一般由学院选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含已退休的老师)组成督学督导小组,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
  3 教学检查制度
  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根据制定好的文件精神,检查系部以及教师对相关文件的执行情况,或者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检查。教学检查制度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
  4 学生评教制度
  教学管理部门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或发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业务水平、教师技能、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质量评价意识薄弱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才能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滞后、理念陈旧,内容一成不变,评价结果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2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不够科学
  高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高职高专院校精品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因是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的,比较科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不平衡,全国采用同一个指标显得不公平,而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量化标准也难以监测,往往变成了评估者凭主观判断来打分,这很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而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往往注重常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评价联系不多,与行业企业的要求相差较大,也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3 教学质量评价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专业改革和建设、加大课程和改革力度、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八条意见。高职院校外部评价对这八条意见执行得较好,内部评价对这八条的贯彻和执行还有待提高。比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对这部分内容的评定,使得教师和学生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及时,效果不佳
  随着教学质量评价理念的更新,新评价技术的采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部分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不重视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也是造成反馈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而有些教学质量评价反馈的形式不当,报喜不报忧,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评价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效果。
  
  二 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主观能动的过程。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对教学进行评价。评价主体选择及其所处的地位直接决 定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形式及其标准的适应性。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
  1 政府
  校企合作在有些地方也称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联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希望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评估、精品课程评审、教学改革试点验收、实训基地建设考核、基础实验室评估等内容,都是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其作为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权力。现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负责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项评估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是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估标准,把外部评价质量标准转化为内部评价的质量标准。
  2 高职院校
  《高教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核心应该是高职院校。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场所在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对教学质量负有主要的责任,负责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开展。
  3 企业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负责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掌握等情况进行评价,或对实习带队教师的管理进行评价。配合高职院校开展调研,针对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目标定位、人才规格及市场需求等提出建议,参与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企业安排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教材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并进行评价。企业能工巧匠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掌握熟练实践技能,掌握行业企业所需的技能以及技术发展新趋势,清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规格要求,评价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二)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评价的内容也会扩展。校企合作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条件及利用评价。
  1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所培养的学生要求“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进行。
  (1)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获得,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评价。
  (2)对实践技能掌握的评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点。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形式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和社会实践等,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应该以这些内容为主。
  目前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以及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较少,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措施,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比例,是开展实践技能评价的关键。
  (3)对个人素质的评价
  通过高职三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中,要让企业人员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
  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第一,对教师的“双师”素质的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师的“双师”素质。
  现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对“双师”的定义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条件,也就清楚了开展教师“双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第二,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理论够用,实践为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就行,主要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因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评价十分重要。
  a 对教师理论教学的评价
  首先,加强检查教师的备课。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制定教师备课要求,组织教师熟悉相关规定。同时要组织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对教师的备课进行评价,确保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够用”的要求,课堂组织合理,教学方法的选用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其次,开展教师说课评比活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教师对一门课进行说课,增大说课的难度,对教师把握教材性质、作用和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教师说课评比活动,以高要求促进教师对理论教学的把握。
  最后,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教师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较为复杂,不少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培训,人职后也没有得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以及教学技能的突击培训,走上讲台后主要模仿之前老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忽略教学基本功的养成,教学方法落后。为了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丰富教师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然后组织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开展评价。
  b 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
  教师在企业中开展的实践教学,由企业和高职院校代表,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评价;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由高职院校、课程专家、企业代表组成“工作分析”小组,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监控、评价。
  第三,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是评价的重点。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具有时间维度跨度大,空间维度延伸广等特点,教学过程持续较长时间,并在学校与企业中交替进行,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校企双方应紧密配合,开展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过程决定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能反应出教学过程的质量。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50%,因此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评价。校企合作开展教学,使得教学过程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空间维度也拓宽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效果评价,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考核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准确性。
  3 实践教学条件与利用评价
  目前各省对高职院校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之前,都会要求该校先通过基础实验室评估。高职院校要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及利用评价。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执行多年,被评高职院校对该评价体系较为认可,而且内容比较全面,可以作为其他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标准的模版。通过开展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确保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完备,软件齐全,制度完整,管理方法先进,使用效率高。
  
  三 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一)建立校企联合教学督导机构
  在坚持学院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建立教学督导机构,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和督察力度,严肃“教风、学风、考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主要通过听课、考察实践教学、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和评价。
  
  (二)校企合作,开展“工作分析”会
  工作分析会由高职院校组织,吸收专业教师、高职课程研究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具体的做法为,高职院校组织相关专业骨干教师、高职教育课程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工作分析会,共同探讨社会和企业要求相关高职毕业生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能力结构,进而提出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见,指导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以及对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54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