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写反思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通过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是学生得到发展、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批改作业和评阅考卷时,经常无法理解学生的错误,与其费尽心思去揣摩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绞尽脑汁去思量如何矫正,不如先让学生学习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对错题的反思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通过这面镜子,我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回顾、思考,更清楚地看到了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
  
  一、具体的做法
  
  当老师改完作业发还给学生后,不要急于评讲,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从两个方面写出反思:1.写出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写出解题方法和步骤,并对此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2.引导学生转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与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反思可记录在作业的空白处,也可让学生准备单独的“错题记录本”。
  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能“一刀切”,基础好的,表达能力强的,反思深刻的,答案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基础差,表达能力弱的,能写一二句也可以。关键是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反思的价值才能逐步体现。
  
  二、反思的作用
  
  1.逸而功倍。“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逸而功倍”这是《学记》主张的境界,学生对作业错因的反思,有助于达到这种境界。
  [案例1]这题不该错呀!
  填空题:把8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拼成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这道看来很简单的题目,班里却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做错了,很多同学的答案都是34平方厘米,包括李欢同学。
  李欢的反思:这题不该错呀!明明把8个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我没有看清题意,没多想就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长条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1厘米、1厘米,结果就是34平方厘米了。要是我看仔细点,就知道拼成的正方体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2×2×6=24平方厘米了。
  [案例2]怎么就不画图了呢?
  填空题:把一根长6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表面涂满红漆,再锯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三面涂了红漆的正方体有()块。
  这道题做对的同学很少,在巡视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没有多想,马上填了8块。什么原因呢?
  赵凌反思:做这题时我没有多想,只觉得不管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把它们锯成小正方体的话,只有在顶点位置上的那块才有三个面露在外面。所以三面涂漆的肯定是8个顶点的8块。唉,平时习惯画图的我这次连图都没画,要是画图就可以发现这个长方体比较特殊,高只有1层,所以顶点位置有四面涂漆,看图数也能数出三面涂漆的有10块。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并不都是知识建构上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诸如抄错数字、运算符号,计算不仔细,审题不认真等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只要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避免再次出错的功效,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有针对性的评析。而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明确了改进学习方法的目标与途径,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对症下药。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号准脉方能下药,教学亦同理。而要找到学生做错题的症结所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反思。学生的反思属于经验性的反思,它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内心活动,从而弄清是知识上的缺陷还是解题方法上出现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等。老师只有透过学生的反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才能做好评讲这块“面包”。
  [案例3]都是“0”惹的祸。
  选择题:如果0.5a=0.6b,那么()
  A.a≥b B.a=b C.a<b D.a>b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但很大一部分同学却选择了D,为什么呢?
  王奕的反思:我在做这道题时,用了老师教我们的假设法,假设0.5a=0.6b=3,算出a=6,b=5,所以a>b。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0,如果a、b都是0的话,0.5a=0.6b=0,也是符合题意的。都是“0”若的祸,害得我与满分失之交臂。
  面对学生的反思,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怪罪于0,怪罪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可不知这也是老师教学中的失误。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如果缺乏一定的深度,缺乏整体把握教材的广度,学生的思维出现以偏概全,也就不足为奇了。评讲时老师切不可就题说题,可设计一些对比题,如:(1)0.5a=0.6b;(2)a÷0.5=0.6b;(3)a÷0.5=b÷0.6,让学生辨析、讨论,在多种思维的碰撞中,领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
  [案例4]36平方米究竟有多大?
  应用题: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36平方米用砖900块,如果铺6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根据题意,此题至少可以用三种方法解答。(1)看作正归一应用题解答:900÷36×64=1600(块);(2)看作反归一应用题解答:64÷(36÷900)=1600(块);(3)用倍数关系来解:900×(64÷36)=1600(块)。可有一部分同学却列出这样的算式:36×900÷64。看了高莹的反思,引起了我的深思。
  高莹的反思:老师,你能告诉我36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吗?我以为36平方米是一块砖的面积才这样解答的。
  这类题目一直都是错得较多的,我认为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深,万万没想到,竟有同学受36平方米有多大的干扰。我们的教学是否割断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太缺乏体验了,评讲该从1平方米有多大讲起了。
  当然,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导,鼓励学生写反思,让他们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教师要跟踪检查。带有共性的启发学生讲评,属于个别的,可找时间个别交流。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反省批判能力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反思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65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