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德育走进课改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东林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渗透进教学全程。当然,德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一课堂教学必须是我们的主阵地。我认为让德育走进课堂应做到以下的几方面:
  
  首先,明确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人的人才观。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正因为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其次,德育在新课改中要发扬主人翁精神。
  
  每次德育活动的开展,包括新课改活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与人合作,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认识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创造活动、品德方面的活动和情感方面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治、自理、自立,培养主人翁意识,并使每个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他律”和“自律”,既学会自我评价,又学会自我调控;既学会管理自己。又学会管理别人,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让他们的生命潜能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培养学生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体系,真正达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索质教育的精髓所在。
  
  再者,德育在新课改中要突出艺术化。
  
  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对不同观点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体会和品味成功的滋味。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一棒子打死,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则是德育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再制订一些措施或制度约束他们,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能尽力帮助他,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
  
  另外,德育在新课改中要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
  
  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等,均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做到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成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潜移默化的转变。班队活动也可根据学校、年级、班级特色,开展富有情趣的活动。比如天降大雪时,带领学生赏雪、画雪、写诗;春风送暖时,和学生一起踏青、放风筝;或者在野外开展自护、自救的演习:或者组织学生写友情劝诫信,帮助好朋友一起改正缺点:也可以开展丰富多采的小活动,比如在班里设立水务长、花务长、灯火管理员、师生悄悄话传递员等自我服务岗。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最后,德育在新课改中要坚持全体参与。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很容易受到集体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我们要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观念。使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以健康地成长。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尽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原来我很棒”,这样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集体的氛围中得到提高,而那些以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同样也会表现得生龙活虎。这样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总之,“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