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穆军平
一、启发想象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不依据他人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关于某个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的时期,由再造想象往创造想象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时机。应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可多安排一些再造想象的练习,如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读文画画等。也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创造性想象。例如教了《小小的船》,可以让学生驾着“船儿”去想象太空的情况:教了《春天来了》可启发他们用拟人手法,想象夏天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境。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应该逐渐增加创造性想象的比重,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想象活动。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这里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大黑骡子被杀后彭德怀是如何走出草地,战士们又是如何走出茫茫草地的。这样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重视思维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话“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虽然不能像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是重思维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身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有关资料,自己找答案。第二节课同学们找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段录像片。通过看录像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
三、在课堂中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知识的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课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比如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加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同学,而是批评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这样不但使学生挽回了面子,又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了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什么课,都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开拓、创新、善于思考的跨世纪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