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梅 宋景华

  摘要:通过对国外大学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分析比较,探讨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具有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的美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德国,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促进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其中有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等,为今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外经验;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C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009-4156(2011)02―155―02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改善大学生培养质量和规格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借鉴国外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对总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度发达的职业生涯服务体系
  
  美国高校经过多年就业指导实践,不断整合资源,积累经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有效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减少人为失业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美国,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有明确的岗位分工;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就业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校学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完备,就业指导机构规模也比较大。就业指导中心建有就业图书馆,全部开架阅览。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高校就业服务的体系也不断完善,包括太学生在校全过程,以及大学生就业前和就业后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的模式。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需要时仍可以回到其曾经所在的大学,继续接受各种职业指导和培训,获得学校延续不断的服务和帮助。另外,美国高校还特别重视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跟踪分析,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业的参考依据。美国高校的就业服务是集服务、管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重视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和相关课程的开设,注重大学生潜能开发与培养。就业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入学初期,就业中心通过专业测评手段帮助学生对自身状况、特质、兴趣、潜能等作出评价,从而为大学生个体选择专业和职业定向提供参考。在大学生就业阶段,通过多种方式与大学生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有发展可能的职业。同时通过训练,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就业技能等。美国高校可以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美国大学在行政管理、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学院的专业完全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设置哪些专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如发现劳动力市场某类技术人员过剩,即采取隔年或停止招生。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德国:政府积极立法、组织企业培训为就业服务
  
  德国通过立法等有效手段,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德国政府以信息统计、网络服务、职业培训等运作方式服务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劳动市场上劳动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政府在“各级高校”和“就业体系”之间积极协调起到沟通和桥梁作用,专门成立针对各级高校的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各级大学的就业协调中心。这些服务机构各尽其责,从职业咨询到职业培训和学徒培训的安排以及职业培训的安排等,都详尽明确应有尽有,其中包括明确的就业促进政策和失业保险机制等。在这些服务机构中信息中心的设置受到高度重视和完善。信息中心有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免费共享资源,从而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能力和劳动市场的需求不相吻合以及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对劳动市场了解不够等问题。另外,德国拥有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发达的职业高等教育体制。企业有责任同高校、政府共同开发学生培训机构,共同制订学生培训计划。德国企业承担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和培训,并保证发放一定的薪金。接受实习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德国企业还负责定期和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信息机构沟通,申报现实岗位缺员情况和新增岗位情况’,委托相关政府部门或高校就业协调中心为其挑选适合的毕业生。
  
  三、新加坡: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就业市场
  
  新加坡大学的招生人数随着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增减。新加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进人职业学院学习实用职业技能。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成本,又降低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在新加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职业教育学院,在调整学科或确定各学科招生人数时,都要充分采用人力市场的调查结果和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在新加坡,四年制本科生到大二年级时,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爱好和社会需求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新加坡政府提出让大学生掌握现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需求,尽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新加坡高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很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积极鼓励广大师生依据创新成果设立公司,举办多种创业活动。各级高校还建有创业中心,具有创新创业研究、创业教育、创业发展和风险支持等功能。
  
  四、国外大学生就业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并扩大其内涵和外延。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职业志向,帮助他们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发展、社会需要和兴趣、事业等问题的关系。职业适应性越高,择业焦虑水平越低。另外,人际适应性对就业竞争压力的预测作用较大。人际适应性差的大学生往往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不强,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激烈竞争,他们常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感到很大的压力,产生焦虑情绪等。
  2.加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就业服务过程通常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缺乏系统的过程和全面内容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就业服务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更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工程。根据我国当前实际,各级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和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全社会信息共享的资料库,帮助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实现就业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实现全社会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大学生人学就开始提供职业生涯和规划的教育服务,贯穿于其大学的全过程。另外,要重视加强收集动态的毕业生就业跟踪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回馈信息,为高校今后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改进提供依据。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各地的校友联合组织,方便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进行就业指导帮助。
  3.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引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当今高校就业工作新的切入点。目前,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然而,部分大学生受对自己角色的转变缺少认识,对社会需求状况缺乏了解,找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就出现了被动就业难的现象。另外,在当今学业投入和高等教育成本提高的状况影响下,大学生普遍期望毕业后拥有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因此,宁愿待业也不愿降低标准就业,从而出现大学生主动失业的现象。要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高校中开展创业型就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展全新的教育和理念更新,从大学新生进校起就开始进行全程性的、系统化的自主创业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与时俱进的择业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建立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理念,最终实现自我创业。开展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和全社会给予积极的投入和重视,各级高校可以统一组织聘请指导教师或企业高管组成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立足专业特点的科技活动、创新知识普及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