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教育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光明
收稿日期:2008-04-07
作者简介:周光明(1964―), 男, 汉族,江苏苏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 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 研究。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模式,计算机软件尤其在系统软件方面由于国外技术的垄断,使得我国只能跟着国外走,缺乏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因此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尤其要实施创新教育。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创新;方法
一、精心设计软件创新教育过程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好每个教育环节,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创新教育。就在计算机软件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理论够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为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不强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以.NET和J2EE两大技术平台为主线,数据库平台以Microsoft SQL Server和Oracle为基石,注重实践环节,开设整周实训课,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多开选修课,鼓励学生多选选修课,增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的课程,如电子商务基础、政务信息化概论、网络概论、图像制作与处理等。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加各种软件设计比赛、去软件公司实习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长远地接受继续教育,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软件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还要能用软件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软件产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快摆脱“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方法,在宏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采取以重自主、重实践、重创新、重环境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微观上采用分阶段、分模块、多循环的项目驱动方法。具体来讲,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先以具体的实例为切入点,通过演示和分析,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然后要求学生对实例进行修改,增加和拓展一些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由教师先布置阶段性项目,在项目驱动下,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收集资料,深入钻研,独立创新完成阶段性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考虑知识点的循环,即后面的项目要利用到前面项目的知识,在每个项目中,知识也要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软件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设计出独特的软件作品,然后在全班答辩,相互交流作品,切磋技术。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指点和引导作用,所有工作由学生去发挥、去创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录像和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建立各种交互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如借助教师网站、Email、BBS、在线学习考试系统、E-learning系统等,把学习和创新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再有,在考核方式上也要以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推进改革,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内容和形式,改变学生“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状,要实施过程性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考虑平时表现和创新因素,并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例。考试形式除了一张试卷外,还可以是课堂机试(电脑上现场编程)、软件项目设计、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论文、实训(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要通过这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实践活动来评定学生,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如教师评分、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使评价也成为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实践者,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教材也是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材是学生领会教学思想,学习知识的载体。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一般每三年左右知识就要更新,因此,软件教材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先进性,其次看内容的组织和结构,最后要看有没有丰富的程序设计实例和富有启发性、拓展性的实训项目和习题。这样的教材能把学生引入程序设计殿堂,使他们能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程序设计。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优秀教材,另外,除教材外,最好在教学时还补充一些著名IT厂商认证培训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
二、建设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一)确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即分阶段有层次地构建师资队伍梯队,重点放在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上,要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培养几个软件名师和一些软件骨干,形成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实际应用,结构合理,应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制定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学校要出资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在职硕士、博士培养等途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追踪专业新发展,也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派遣教师去企业锻炼,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拓宽教师视野,增强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从企业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兼职教师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软件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作为在编教师。
(四)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改革,进行创新教学,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启迪、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风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努力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践、接触问题、接触最新的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不但课内要有实践机会,还可以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如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兴趣小组、软件企业实习、学校的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另外,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增加实践机会,如各种软件技能比赛(数据库设计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等),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比赛,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走校企联合培养之路,与软件公司合作,派遣学生去企业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培养实际的创新思维,这是最佳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品价值,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激活学生每一个创新细胞,挖掘其创新思维潜能,发展创新能力。
四、加强创新基地建设,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要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软件技术实训室、数据库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图书馆、校园网等,要保证这些设施长期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设法利用社会资源,与软件公司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使企业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让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要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学术活动(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专家来讲学,软件征文等)、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系要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采取措施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如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一些创新项目以立项的方式给予资助,为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者提供奖励等,也可在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方面,体现对创新的要求,加大激励作用和政策导向。
总之,软件专业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通过教学改革,营造创新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只有依靠创新教育,不断培养创造性人才,才能使我国的软件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软件方面强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为中华民族争光。
参考文献:
[1]韩振宇.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2004,23(6)30-33.
[2]赵居礼,王艳芳.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2,(15)12-16.
[3]马永涛.浅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11)50-53.
[4]赵刚.谈高职软件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5(9)25-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