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合理资助,高校应该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资源统筹、资助育人、资助服务、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系百万学子,关系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收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社会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合理资助,都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资助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收费制度的施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大多数都采取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奖、助学金和勤王助学等为辅的资助方式。目前,各高校都采取了“奖、贷、助、减、补”五位一体的资助方式对学生进行资助,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但是,由于资助资源有限,并不是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被资助的机会。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比较困难,高校目前主要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但是在认定过程中,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确定量化的评价指标,目前还没有一套很好的方法。
  
  (二)资助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由于现有的资助资源有限,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数较大,总体说来,还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时候,学校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形式,直接造成了资助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或出现平均分配、浪费等问题。
  
  (三)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还没能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学校的资助体系下,大多数能够正视困难,奋发进取,顺利完成学业,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另外,部分学生在获取资助的过程中,诚信意识不强,采取欺骗的方式,严重干扰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四)学校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资助氛围。普遍认为资助工作只是资助工作人员的事情,没有形成全员资助,全员育人,大家都来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局面。此外,部分资助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能力还亟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明确工作对象,确定工作范围的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成立专门认定机构。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成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领导小组和成员以及认定评议小组。2 合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学校应建立生源地、高校相结合的认定方式,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学生困难信息、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等多个因素为主要参数,建立一个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贫困生分类方法,来确定是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 要规范评审程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王作,应该坚持实事求是,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要一改以前“学生说一老师定一学校批”的评审方式,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二)统筹各类资助资源,合理配置学校学生资助项目。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梳理各项奖励、资助政策,确保政府、学校和社会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政策和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逐步细化各类资助措施,把资助的原则、资金使用、时间安排、资助方式、资助目的做进一步的规范。以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减免学费作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最主要手段,将其他所有资助经费集中统筹使用,对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社会资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形式予以资助;充分利用学校经费的投入,调整学校奖学金,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以资助工作为平台,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处于历史新时期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钱发到学生手上,而要紧紧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关怀送到学生心上。
  1 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心理上承受的负担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大。因此,要想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必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首先,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举行成才事迹报告会、组织其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养成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品格;其次,要加快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建设,完善工作设备,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2 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有志的青年人都应该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献给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福祉中。学校可以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力开展“立志,成才”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宣传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历程中与困难抗争,最终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经济困难学生立志成才、奋发进取。
  3 加强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使诚信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应尤其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他们在接受关爱的同时,有责任将爱传递下去,使他们在物质上成为受助者,在精神上成为资助者,即“今天是受助者,明天是资助者”。
  
  (四)树立“以人为本”和“全员参与”的资助理念,发挥资助工作的服务功能。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要牢固树立“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构建“一体化”的资助工作格局,即要形成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体,学生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多方通力配合,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资助工作体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经常关注、分析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调研、总结国内外高校资助工作经验,以学生为本,深入分析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困难特点、心理特点,认真了解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建议与意见,制定、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保证资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运转。同时,设立资助事务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并通过构建涵盖资助管理、政策指南、工作动态、信息查询等板块学生资助管理网络办公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学生服务。
  
  (五)切实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资助工作管理水平。我国教育事业规模较大,学生资助工作线长面广,学校管理体制比较复杂,资助形式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要落实新资助政策,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就必须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机构建设,建立精干、有力、高效的领导班子,调整人员编制,吸引、选拔素质好、创新意识强、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资助队伍中去。要关心和鼓励资助工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大资助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充实他们的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助学贷款管理等专业化指导,不断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