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明建 胡为芹 沈季 金鑫 俎神聪

  【摘要】教学设计是开发课程和指导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系统方法。运用ADDIE模型,融合多种学习理论,对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采用主题式教学内容和团队式教学模式,设计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评估优化,课程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被广大学生认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教学设计;ADDIE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048―0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我国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学生在进校时就选择了专业而很少去学习专业外的知识,缺乏跨学科的广泛学习。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跨学科的广度问题。但是由于理念和认识上的偏差,目前许多高校的通识教育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认为通识教育不如专业教育重要、课程设置不够规范、教学内容过分广而泛、教学方法单一、考试要求不严、学生兴趣不大等,使得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然而,高校要想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彻底摆脱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视野,培养其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提出的“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的要求,我们向学校申请并获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运用有关学习理论和ADDIE模型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开发研究,通过三年的实践与评估修正,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国内有关师范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文献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杨九民等[1]设计与开发了“六模块、三层次、十六专项”教学内容与过程体系结构;王源[2]研究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革;张伟平等[3]进行了基于主题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陈卫东等[4]提出了“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张岩等[5]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体系;黄映玲等[6]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立体化教学改革对策和方案;罗群英等[7]进行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非师范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究。
  
  一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模型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源,对学与教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法。”[8]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人们究竟如何学习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主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和成人教育法等,它们以各自的观点阐述人们如何进行学习,都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足[9]。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多种学习理论的融合。在已有的多种教学设计模型中,ADDIE因其简单易用而成为最通用的模型之一,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等[10]关键步骤,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期教学任务和目标分析。包括预期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特征及其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
  第二阶段: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模式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设计。
  第三阶段:教学课程开发。即是将单项的教学活动组织整合成一项完整的教学课程。
  第四阶段:实施与评估。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对过程进行监测,对效果进行评估。
  可见,教学设计是开发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一种系统方法,需解决三个重要问题:①为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及其需求是什么?②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什么?③如何评估学生已经学到的东西?
  
  二 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分析
  
  1 预期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分析
  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师范生在毕业前得到基本训练,初步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尽快缩短从事教学工作的适应期”。[2]即,师范专业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和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的能力,而非师范专业开设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此,我们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非师范生了解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学习媒体、学习环境、学习活动设计等知识,初步掌握学习资源的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处理、音视频的处理、演示文档的设计与制作等技术。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非师范专业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对象特征及学习需求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我校各学科专业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初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尽管如此,受中学计算机基础差异的影响,仍有不少大学1-2年级学生不具备很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有利于弥补这部分学生的不足。同时,在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多数学生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但也不排除少数学生最初选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通识课学分。基于对选课学生的特征及学习需求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还必须有别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
  
  1 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
  主题教学是将课程教学内容以主题或专题的形式进行组织,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采取课堂讲授、操作实练、探究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多、范围广、许多内容涉及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单纯的知识点传授对已有初步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缺乏吸引力等特点,我们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主题选择与设置上,既借鉴师范院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育应用等六大主题学习单元[3]的经验,又根据非师范专业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选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9个主题,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信息时代的学习媒体、学习活动设计、信息化学习环境、网络学习资源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处理、数字音频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演示文档的设计与制作等,并且明确每一个主题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见表1),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2 团队式的教学模式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受知识背景和学术专长限制,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完全精通所有领域。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的一个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团队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主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团队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使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3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关注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但教学内容如何传播到学生?也同等重要。有效的教学设计者创建的教学活动和材料不仅能高效地呈现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将每一个教学主题作为一次教学活动单元,分别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规模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确定授课模式,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性选择教学手段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 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估
  
  我们设计和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先后在2008、2009和2010年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了该通识选修课。每次该课程结束时,我们都面向选课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与修正。经过三年的努力,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越来越受到广大选课学生的欢迎。2009年12月,我们首次利用校园网对该课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有65名选课学生自愿地参加了此项调查活动,有效问卷达64份,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在“本课程最吸引你的做法是什么”情况调查中,27.2%的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性”,31.8%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主题性”,30.6%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内容调查方面,表2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需求,每个教学主题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其感兴趣,尤其以采用实际演练教学方法的技能训练型教学主题更受欢迎;在教学模式与方法调查方面,95.3%的学生认为团队式教学模式新颖,90.6%的学生认为团队式教学模式对其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帮助或一定帮助,81.3%的学生希望有更多的通识选修课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调查方面(表3),8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优秀或良好,98.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好或较好。
  
  调查结果表明,本课程采用的主题式教学内容、团队式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都对选课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团队式教学模式新颖,对提高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一定帮助,希望更多的通识选修课采取这种模式组织教学;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效果良好,对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个人信息素养、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改善个人的学习习惯等有帮助,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 结束语
  
  本课程运用ADDIE模型,融合多种学习理论,对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设置和选择了主题式教学内容和团队式教学模式,设计了灵活多样的与教学活动具体目标和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评估修正,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收到了令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可为非师范专业开设本课程提供有益的借鉴与示范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王继新,李文昊.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03-107.
  [2] 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65-69.
  [3] 张伟平,毛慧娟.基于主题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3):59-61.
  [4] 陈卫东,王靖,刘卫春,等.“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0, 20(1):73-76,81.
  [5] 张岩,杨婷婷.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213-215.
  [6] 黄映玲,黄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63-65.
  [7] 罗群英,陈仕品,张剑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61-66.
  [8] 钟志贤.论教学设计定义的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7, (7):11-15,20.
  [9] 李翠梅,张椿昱.探析高校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40-42.
  [10] 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7-22.
  The Instruc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mon Cognition Lesson for Non-normal Majors
  FANG Ming-jian HU Wei-qin SHEN Ji JIN Xin ZU Shen-co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Instruction design is a kind of system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authors apply ADDIE model and blend many kinds of learning theories to design and develop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mon cognition lesson for non-normal majors. The them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m teaching model have been adopted.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matched with the targets and conten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designed. After three years’ practice, evaluation and revisi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course is becoming perfect and its teach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ave been highly approved by students.
  Keyword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mon cognition lesson; instruction design; ADDIE model
  
  *本文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众化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825059)和“重庆市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835084)资助。
  收稿日期:2010年12月17日 编辑:小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