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通常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性的趋势,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大脑就会按照这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又被称之为学习定势或学习定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是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一种倾向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思维也产生偏向性的影响,使学生思维活动趋向于一定的方向,这种思维定势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开发,阻挡了他们的学习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培养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思维定势通常都表现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按照某种规定的习惯思路去思考,这种习惯性思路是教师上课教的,一旦无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就卡在了那儿,无法继续下去。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展示解题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多去尝试,以求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逆向思维培养贯穿课本
  1. 逆用推导,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准确地了解、明白、掌握数学定义、定理和定律是学好数学的首要环节,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都是双向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规定从左到右进行固定教学,就很有可能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所以,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2. 逆向使用公式、法则。数学的公式与法则通常都是可以左右方向互相转换的,事实上,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教学已经初步向灌输的逆向思维,所以,一个公式的运用,不仅重在公式的正向应用,也要注意对公式的逆向运用。此外,还可以在课下布置有关的逆向思维练习作业,因为数学中很多运算都是互逆的,相互之间可以转化,比如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和除法的转化等,加强这类互逆运算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的理解各种运算方法的实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3. 加强数学方法教学。数学方法如反证法、分析法等方面的教学是增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奥林区克的竞赛中,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用到反证法、分析法,而反证法正是一种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是逆向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用命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学生判断其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是错误的,这就是通常意义的下反例等等。所以,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逆向思维培养贯穿课堂
  1. 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首先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其次是教学行为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逐步转变到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课程的进行中,教师应当注意将数学素养与人格魅力贯穿于教学,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排斥,同时,在课堂中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加快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2. 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许多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提供交流的空白,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上课方式,如辩论、表演、演讲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加强学习体验,养成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从而达到互相启迪、补充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课堂教学的结果证明:许多小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低效率的学习水平,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逆向思维能力太弱,缺乏对数学定义、数学题目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不懂得举一反三,不会纵向发展。所以,加强对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可以有效改变他们思维结构,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55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