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方案、学校为主、企业为主等形式共建实验室,学校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质量和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企业借助学校的科研技术平台,节省资金投入。校企合作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合作 实验室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能维持生产正常运行,应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合作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验设备投入不足”是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大学工程教育的四个“严重投入不足”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享”实验室这一形式,可以把社会吸引到高等教育中来,部分解决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校企共同交流实验室建设方案
  根据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及企业对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各项基本技能,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对学校机械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方案进行商讨,综合教学与实际生产的要求,对设备的配置、实验室指导老师的引进、实验内容的安排等进行充分交流。
  柳州作为工业城市,工程机械、汽车、钢铁等是其支柱产业,学院在机械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邀请柳工集团、上汽五菱汽车公司、柳州腾龙汽车配件公司等主机厂、零件配套企业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对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所要具备的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加工、数控技术能力及获得这些能力的实践操作、实验室指导教师的引进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完成实验室建设的方案制定、论证。
  二、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进入学校实验室
  大部分学校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只是感受理论。企业将自己的产品设计、生产在学校专业实验室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了完整的工程第一线实践机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提高,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惑高校的“学生在校所学与毕业所用总是脱节”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实验室真正成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
  通过企业的生产产品设计与实际加工,让真实的产品设计与加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设计与动手操作,既能增加学生的现场感,又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工出来的零件应用于企业的产品也达到了高校教学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减少了前期的设备投入,并且借助学校的科研技术平台,为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打下基础。
  三、学校部分实验室安排在企业
  学校购买专业设备,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安放在企业生产车间,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共同管理,在保证学校的实验环节基础上,企业利用学校设备加工生产。企业承担了所有水、电费,以及所有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及费用,学校无需再投入经费即可以解决学生实习与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从生产利润所得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学科建设经费,弥补了学校学科建设经费不足以及专业教师缺乏生产第一线实践经验的不足。
  企业可以应用学校购买的设备,节省了固定资产投入,可以将这部分资金扩大生产。
  学校拓宽了办学经费渠道,及时改善了教学条件,实现设备、师资、实验、学科建设滚动发展,加速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论
  实验室条件的改善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必要条件。通过社会力量共建实验室,扩大了实验规模,完善了实验体系,改进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根.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我见. 中国高等教育,2008(5).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3]陈艺.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4]胡义华,林祖正等. “双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众科技,20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71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