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书山有路“读”为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的新理念, 是对先哲圣贤优秀读书方法的传承, 又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 文课的最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 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 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走进语文课堂, 我们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 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 朗读教学还是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下面我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 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 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 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 转入下一授课环节,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 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 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
  1. 保证朗读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特别是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过场, 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应该在一些繁琐冗长没有实效的教学环节上挤出时间, 使朗读时间充足。
  2. 教师范读要准确
  朱熹曾说: “凡读书必须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 只要多读几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这就要求教师要标准示范朗读。最基本的是教师普通话标准, 吐字清晰, 否则会错误引导学生的读音, 使他们经常读错。对于生字难词, 教师要提出来,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查字典及其他工具书, 让他们养成自学的能力, 扫清文字障碍,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课程目标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且在泛读时要饱含丰富的感情。由此可见, 示范朗读的正确、标准是教师采取与运用朗读范读策略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文本及其自身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 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落实。
  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 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 分析前读一遍, 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 甚至根本没去理解, 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诚然, 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的古训, 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在瞎弄里摸索, 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 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它们相辅相成的, 必须有机结合。
  三、强化朗读评价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采用激励性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而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也就是说教师可将对学生的尊重, 赏识和鼓励渗透于朗读教学的课堂评价中, 准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评价模式是多种多样, 本文针对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中采取的有效策笔者建议可在课堂中运用艺术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模式策略, 进行高效的朗读教学。
  1. 艺术性评价
  艺术性评价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朗读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语句, 而是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师范技能, 结合具体课文情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 这种策略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课文朗读能形成高水平的自我评价, 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2. 激励性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有艺术性外,更应注重朗读的评价激励, 即激励性评价模式。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体现学生的发展性。当学生的朗读不尽如人意时, 教师可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例如“你真有毅力, 一次次读错, 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 终于读对了!” “你很勇敢, 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 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你能大胆举手, 这就是一大进步!” “很用心地在读, 且充满了亲情” 等等。鼓励和表扬是伟人的教育法宝, 既肯定了学生优点的同时, 又不失时机指出不足,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朗读技巧情感的培养, 更是对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课程目标的完成起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朗读作出的规范和要求, 我们相信, 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 以朗读教学为线索精心设计的语文教学, 是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 可将学生的素材积累、情感体验和多种学习策略运用、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统一起来, 可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使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75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