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本科办学经验等,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和强化教学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吴远远(1969- ),男,广东梅州人,邢台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河北 邢台 054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03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049-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高校在校生人数和毛入学率来衡量,我国已步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2007年,教育部一、二号文件要求,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将由前一阶段重视规模发展,转向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是高校扩招和大批专科院校升本的必然结果,体现了质量和规模的辩证关系。工作重心转移并不是对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思路的否定,相反,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继续发展,只是在规模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尽管在硬件建设方面迅速发展,但是在内部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因此,工作重心转移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新建本科院校多数是在原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专科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校园扩建、扩招、合并、升本等一系列重大发展历程,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本科师范院校,通常命名为师范学院;二是地方多科性学院,通常直接命名为学院。无论是哪一类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都是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评估已被公认为检验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与其他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软硬件建设与管理方面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工作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都难以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各类高校都同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新建本科院校由于长期在专科层次上运行,缺乏本科办学经验,本科教学质量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
  2.从整体上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仍然相对薄弱。从办学的硬件看,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大规模扩建,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的甚至具有相对优势,但是,从教学工作地位、教学投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上看,教学工作仍然相对薄弱。这既是新建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
  3.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地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办学环境难以与地处沿海开放地区或大城市的高校相比,教学工作受校内外因素制约较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费划拨、人事制度、干部选任、校内体制改革等方面往往受到过多的地方行政干预,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导致学术氛围不浓,学术管理职能薄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4.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同时经历了升本和扩招,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问题尤其突出。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提高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已成为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保持适度发展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这是高教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国家给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力的扶持,使新建院校在本科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等方面得以迅速发展。尽管新建本科院校因为底子薄、起步晚,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上也往往具有一定自身特色,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连续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文件,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根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导向,抓住三个要点:一是加大教学投入,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强化教学管理。这是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必由之路――投入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改革是动力。
  1.加大教学投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条件。新建本科院校的资金投入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额巨大,但来源单一,大多来源于银行贷款;二是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校园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升本以后,必须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在确保各项教学条件硬件指标达标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教学软建设的投入。
  根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高校的教学差旅费、业务费、仪器设备维护费等日常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应不低于25%。新建本科院校在日常教学经费、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的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深化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不竭动力。高校的教学改革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自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项改革工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数重点高校在这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但是,由于长期在专科层次上运行,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仍比较陈旧,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充分利用升本的契机,借鉴重点院校的成功经验,牢牢抓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这一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动力源泉。
  3.强化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强化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教学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快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使教学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二是转变管理模式,即由单纯的过程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三是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不仅是稳定教学秩序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
  
  三、强化教学管理的主要措施
  
  教学管理就是对学校教学予以组织和管理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具体地说,教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活动,创造一种要比各个个人活动力量总和更大的集体教育力量,以便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实现规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各种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往往还不能适应本科教学运行的要求。强化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对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观念先行。传统的教学管理,强调的是“管”,给人以生硬、僵化的错觉,容易引起师生的抵触和反感,管理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现代管理理念认为,管理就是服务。高校教学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师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管理与服务融合在一起,实施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的高低上。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建设一支具有崇高师德风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2.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施规范管理的基础。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升本以来,我院(邢台学院)抓紧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平台。制订修订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数十项,如《教学管理规程》《教师教学工作条例》《教材管理规定》《系级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师业务进修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课程建设工作条例》《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这些文件涵盖了教务、教学、教材、设备等各个教学管理领域,为加强教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各系部也积极地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系级教学管理制度平台,确保学校的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3.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由于办学层次和规模的限制,专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管理模式落后,大多属于一级管理,即教学管理的众多内容,均由教务处负责实施,各系部缺乏教学管理具体责任和权限,也就失去了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过程管理,忽视目标管理。
  以我院为例,升本以后,我们不断加强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不断加强校系两个层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让每一项管理规章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落实方案,使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次,根据教学管理内容,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教务处和各系部教学管理职责。使教务处的管理重心逐渐转移到规划、督促、检查、指导和评估上来,让各教学单位承担更多的教学管理责任和义务。再次,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由单纯的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化。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大力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设,主要措施包括健全管理规章,制定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健全质量反馈渠道等。第一,全面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课程考核规定、毕业论文基本要求等。只有完善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学随意性,确保教学质量。第二,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院级领导、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级干部都必须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这样一方面有效地督促教学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使领导干部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督导制度实行多年,聘任退休教授,在教学一线开展经常性的听课、检查、座谈、问卷调查等教学督导活动,学校定期发布教学督导简报,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全面实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凡任课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质量评估,采用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弥补了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的不足。教学质量评估由学生评教、同行评估、专家评估三部分组成,评估结果与教师业务考核紧密结合,评估结果真正作为教师考核与奖惩的依据。第四,建立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学信息反馈通道,确保教学信息反馈通道的畅通,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客观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在校生规模都突破了万人大关,我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1.4万人。原有的一级教学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我们从国内重点大学引进了网上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实现了教务教学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先进的管理手段,不仅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6.以严肃考风为突破口,狠抓教风、学风建设。教风学风构成了校风的主体,其中所蕴涵的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和学术风气对教师和学生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是永恒的主题。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校风则是学校的灵魂。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根据教风学风实际状况,总结出一套加强“三风”建设的可行办法,主要是以严肃考风为突破口,通过严格常规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全方位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在强化考试管理方面,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严肃考风考纪;二是实行教考分离。通过抓考风,正教风,促学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学期学生因考试违纪作弊受到纪律处分的都多达数十人,因替考等严重作弊行为被勒令退学的也屡见不鲜。通过几年的努力,教风学风已有很大的改观,教师违反教学常规的情况少了,学生学习风气浓了,从专接本、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率等指标上看,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才能更好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向艺.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2(4).
  [2]吴跃章.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5(6).
  [3]张定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80171.htm